曾被誉为华为“WiFi之王”,年薪高达600万,他本该是科技创新的典范,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位美国籍的顶尖人才却在光环背后策划了一场价值9亿的惊天窃密案。
这不仅是商业犯罪,更是一出天才因贪婪而堕落最终身败名裂的悲剧,而其中的更多内幕细节让人愤怒不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张琨的履历堪称完美,他从北大毕业一路读到中科院微电子硕士,之后又在两年内拿下美国双硕士学位,并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
他的职业生涯起点极高,2005年加入美国高通,五年间参与开发了多款全球领先的Wi-Fi芯片,还拿过公司技术大奖,这样的背景让他无论在哪里都是绝对的精英。
2011年他选择加入华为,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要求高位,而是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起,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他很快脱颖而出,主导开发了从Hi1101到Hi1105的整个系列Wi-Fi芯片。
这些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华为和荣耀的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中,累计出货量高达数十亿颗,为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海思内部,21级的技术总监不超过50人,张琨就是其中之一。
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持续收紧,公司处境艰难,在张琨看来,华为自研芯片周期长、风险大,而他自己恰好掌握着Wi-Fi6乃至Wi-Fi7的核心技术。
一个危险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与其跟着公司冒险,不如自己单干,利用现成的技术快速变现。
他藐视法律,认为所谓的“参考”技术是行业常态,只要有资本加持一切痕迹都可以被掩盖。
从2020年底开始张琨就开始了他的计划,他首先拉拢了同事刘某作为核心合伙人,随后以翻倍的工资和公司期权为诱饵,从华为挖走了顾某、周某等超过20名核心技术骨干。
其中不乏清华高材生和经验丰富的技术老手,为了规避追查顾某和周某等人在新公司任职时,甚至使用了假身份。
2021年2月张琨正式从华为离职,仅仅一个月后尊湃通讯在南京成立,然而窃密行动早在离职前的数月就已经开始了。
他的手段极为隐蔽且多样化,结合了原始方法与现代科技,他会用智能手表偷拍电脑屏幕上的核心代码,也会亲手将关键算法抄在笔记本上伪装成学习笔记带出公司。
更隐蔽的方式是通过网络,他将机密的芯片设计图纸伪装成公开或开源的技术资料,分批次发送出去。
有时他甚至将核心数据拆分成一个个小压缩包,通过智能手表的文件传输功能“蚂蚁搬家”式地带离。
最夸张的是一些尚未离职的团队成员上演了现实版“无间道”:白天在华为上班晚上则带着公司的电脑到尊湃,用窃取的代码进行开发和测试,甚至远程连接华为内网处理本职工作,同时推进自己新公司的项目。
在短短半年内这个团队转移了超过3000份华为的核心技术文件,尊湃通讯的起点堪称梦幻,成立仅两个月就获得了高榕资本近亿元的天使轮投资。
随后小米、湖杉资本等20多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公司估值在短时间内从5亿飙升至10亿。
张琨对外吹嘘,尊湃的研发速度比华为快30%,并计划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然而这种反常的速度恰恰是最大的破绽。
芯片研发行业有其固有规律,一款复杂的Wi-Fi芯片从设计到流片,通常需要18个月以上,尊湃在2022年11月就拿出了首款WiFi-6芯片,这完全不合常理。
这种“成功”引起了华为的高度警觉,更可疑的是,产品发布后尊湃立即要求全员删除电脑中的原始数据,更换手机并格式化所有设备,这种做贼心虚的行为欲盖弥彰。
华为迅速展开了反击,市场分析团队发现,尊湃芯片的各项参数尤其是关键的误差曲线上,与海思的某款产品存在惊人的重合。
同时内部审计也发现了线索:那20多名离职员工在离职前,都有异常访问非本职工作文档的记录,累计超过3000次,甚至有账号在凌晨时分批量下载技术资料。
2023年4月警方同时对尊湃在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采取了行动,抓捕了包括张琨在内的14名核心人员,在现场警方扣押了7台关键服务器。
铁证很快被发现服务器中有多达200份文件带有明显的华为内部标记,经过司法技术鉴定,结果更是令人震惊:尊湃芯片中的40个核心设计点,与华为的机密技术文档相似度超过90%。
最无可辩驳的证据是,他们甚至连华为为了解决旧设备兼容性问题而打上的一个临时补丁代码,都原封不动地复制了过去。
2024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款300万元,并被禁止在5年内进入芯片行业。
其余13名从犯也分别被判处1至5年不等的刑期,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尊湃通讯被勒令解散,所有技术资料销毁,公司账户上近1亿元资产被冻结用于赔偿华为的损失。
这场窃密案给华为带来的损失远不止纸面上投入的9亿元研发费用,据称由于核心技术外泄,华为在后续的Wi-Fi7国际标准谈判中底气不足,被迫做出让步,导致未来的专利授权分成可能缩水15%。
这起案件为整个科技行业敲响了警钟,也推动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上的进步。
张琨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技术、贪婪和法律的警示录,他拥有顶尖的才华和令人艳羡的职业生涯,却因为一时的贪念选择了一条最快的“捷径”。
张琨最终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切,用自己的前途和自由换取一时的暴利,这样的选择究竟值不值得?
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