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10: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卢鑫、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中心生活废弃物事务科负责人彭碧丹、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生态资源服务站站长蔡景行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图文实录。
贵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副处长高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年,贵阳市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同年,贵阳市印发《贵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含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及文化五大领域在内的45个指标,以及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内容,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经过近年来贵阳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新路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无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为更好地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向全社会介绍“无废城市”城市建设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卢鑫;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中心生活废弃物事务科负责人彭碧丹;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生态资源服务站站长蔡景行一同出席会议,向大家通报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以及回答大家关心的相关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卢鑫副局长向大家介绍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卢鑫: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各位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将重点介绍2022年以来“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固体废物治理重要举措,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的重要抓手。2022年,贵阳市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建设期间,我市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及文化“五个领域”高位推进建设,45个建设指标有序推进,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任务完成44项,持续推进20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32项,持续推进8项;2024年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评估省级复核得分88.65分,代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较有力、成效初显。
一是工业领域,在工业固废方面,贵阳市印发实施《贵阳贵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十四五”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供应链21个,绿色矿山19个。围绕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贵阳特色产业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成年产15万吨再生铝项目及清镇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推进铝及铝加工产业强链补链。推广磷石膏建材应用、井下充填、生态修复等多渠道利用,建成磷石膏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消纳160万吨磷石膏完成生态修复4.6万方,复绿面积1.26万方。建设期间,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达到省级下达目标。在危险废物方面,全市开展危险废物执法检查、联单台账全流程可追溯、规范化评估及培训等方式,强化危险废物监管,联合交通、卫健部门构建完善汽修、医疗行业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危险废物监管企业6432家,较2022年增加804家。建成医疗废物处置项目2个,医疗废物年处理能力由9205吨提升至3.34万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100%。
二是农业领域,围绕秸秆及畜禽粪污利用打造山地特色农业循环利用模式,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贵阳市以搭建秸秆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开展全域全量回收利用试点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即“一平台一试点一示范”为主抓手,构建“前端收储—中间转化—后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91.11%,较2022年提升1.69个百分点(2022年89.42%)。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3个,累计完成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及利用设施配套建设570个。分别是:开阳县235个、修文县227个、清镇市108个,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个,2022年以来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比农业农村部规定要求到2025年达80%的目标高5个百分点。在强化农膜回收方面,累计建成农膜回收网点44个,完成地膜残留监测45个,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420亩,开展机械回收捡拾示范2900余亩,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
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方面,累计建立主要粮食作物及特色作物病虫害监测点300个,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166个、11.38万亩次,率先全省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12个,开展化肥减量科学施肥田间试验16个,发布科学施肥配方519个、推广技术403万亩。
三是建筑领域,先后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污染防治工作规划等制度措施,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40%,较2022年提升35个百分点(2022年5%)。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9.3%,较2022年提升17.3个百分点(2022年82%);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41%,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四是生活领域,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率先全省出台《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构建“五个环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贵阳模式,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指挥调度平台,探索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建成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2899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21座,湿垃圾处理设施3座,设计处理能力1185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座,设计处理能力5150吨/日,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在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先后印发《贵阳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2022年,贵阳市入选国家级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典型城市,建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报废机动车拆解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荣获生态环境部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推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76%,较2022年提升3.76个百分点(2022年35%)。
五是文化领域,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面向全国征集并评选“无废城市”形象标识及宣传标语,在“3.30国际无废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无废城市”亲子嘉年华、“‘无废城市’‘贵’在坚持”全民知识挑战大比拼活动等系列活动100余次,累计建成“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635个,评选精品“无废细胞”90个,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87.46%,较2023年提升了1.23个百分点,“无废”理念逐步形成。
接下来,贵阳市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及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按照《“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试行)》开展“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谋划“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制度、技术、市场及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任务及重点项目,印发实施“十五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统筹调度机制,加强各区县、各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跟踪推动重点任务。三是狠抓“五个领域”建设。狠抓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及文化“五个领域”建设,以磷石膏、秸秆、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贵阳模式。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贵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副处长高丽: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国际在线记者提问:
刚才通报提到“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据我了解,与建筑垃圾关联的单位较多,请问贵阳市近年来是如何进行这样的全过程管理?
![]()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中心生活废弃物事务科负责人彭碧丹: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垃圾治理的有关情况。
2022年起,为规范建筑垃圾管理,贵阳市围绕“建制度、堵漏洞、强监管、严处理”目标,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设施建设、强化源头管控、数据共享赋能、监管执法联动等举措,齐抓共管,靶向施策,提升建筑垃圾治理能力,取得实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抓制度体系建设,夯实管理基础。近年来,我们修订了《贵阳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制定了《贵阳贵安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编制《贵阳贵安建筑垃圾消纳场近期布局规划优化调整方案》、《贵阳贵安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等文件,从制度上夯实管理基础,综合行政执法、住建、自规、交委、交管、工信六部门梳理了建筑垃圾的“四类产生场景+运输管控+三类利用消纳场所”重点工作清单,推行建筑垃圾“开单出场、运单上路、收单入场”运输电子联单管理,规范全过程管理。
二是抓消纳利用设施,提升处置能力。按照建筑垃圾“堆填消纳+资源利用”的处置原则,结合山地城市的特点,我市充分利用项目回填、生态修复等堆填消纳工程渣土,核准堆填消纳项目320个、现存有效库容约1105万吨;建成建筑垃圾弃土场11座,库容1072万吨;建成资源化利用项目11个,年处置能力300万吨;相关消纳利用设施的完善,满足了贵阳贵安建筑垃圾处置需求,为推进闭环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是抓源头分类管控,压紧压实责任。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原则,我们严格落实企业主体、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三方责任”。工程渣土、工程泥浆通过就地利用、就近调配消纳利用;拆除项目和装饰装修,做好金属、木材、塑料和其他就地分类贮存;临街商铺、居民小区的零星装修垃圾,设置暂存点,推行预约收运。住建、城更、能源、交通、水务等部门负责本行业工程项目建筑垃圾治理指导督促;乡镇(街道)负责辖区非物业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区域等零星装修垃圾的源头管控,现全市设置零星装修垃圾暂存点1050个。
四是抓备案核准审批,规范处置行为。严格落实“一备案三核准”制度,为方便市场主体办理核准事项,2024年,我市将城市建筑处置核准事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区(市、县),大大提升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效率。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1095件,办理建筑垃圾核准事项5133件,有效规范了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备案、核准事项。
五是抓数据共享赋能,织密监管防线。依托“大数据+”建成贵阳贵安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平台,通过跨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构建了建筑垃圾“电子三联单”、“监管三预警”的“3+3”数字监管模式。2024年7月平台启用以来,纳入平台监管的建筑垃圾排放项目962个、运输企业298家、车辆1806辆、运输线路1179条;产生电子联单29万余条,开单方量1100万余吨,向运输驾驶员发出提醒服务短信4.6万余条,向协同部门推送有效预警信息1500余条,初步实现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处置三个环节数字监管,切实发挥“大数据+”组合拳作用。
六是抓联动监管,形成执法震慑。交管、运管、城管三部门推动“三管联动”,以建筑垃圾排放项目、运输车辆、处置终端为重点,开展普法宣传和前置服务;依托电子联单,快速查询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处置行为。今年以来截止目前,排查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点位335个,治理完成317个,清理建筑垃圾6831吨;开展执法前置服务2277次、执法检查5930次、联合监督执法行动59次、查处违法案件510起,处罚金额57.66万元,初步构建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有效震慑建筑垃圾违法行为。
下一步,贵阳贵安将持续深化开展建筑垃圾治理,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制度建设,加强监管联动,优化提升数治治理能力,强化执法查处,拓宽资源化路径,持续巩固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成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阳日报记者提问:
在大家之前的印象里,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都是让人发愁的“包袱”,请问贵阳市对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由“治”向“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现在的成效?
![]()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生态资源服务站站长蔡景行: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来介绍一下:2022年以来,贵阳市农业农村系统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纵深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两方面的工作均达到工作目标,成效较为明显。
首先,关于秸秆综合利用方面,2022年以来,针对秸秆禁烧推进困难、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等难点、堵点、痛点,我市以推进秸秆“五化”利用为重点,搭建秸秆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开展全域全量回收利用试点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为主抓手,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前端收储—中间转化—后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主体59个,发布秸秆收储利用主体信息484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量累计达123.56万吨(秸秆还田利用量58.11万吨,“肥料化”利用76.8万吨,“饲料化”利用40.55万吨,“燃料化”利用4.33万吨,“基料化”利用4.38万吨,“原料化”利用0.6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22年的89.42%上升到2024年的91.11%,增长了1.69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再有,关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2022年以来,贵阳市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种养结合为纽带,以畜禽粪肥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开阳县、修文县采取“集中发酵+桶分散贮存+定量利用”的模式,在田间地头放置粪肥贮存桶(10立方米/个、5立方米/个),前端连接养殖场粪污发酵储存池,末端连接田间生产种植,实现粪肥低成本输送和利用。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配套处理设施得到有效提升,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乱排乱堆乱放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产生量为513.24万吨,利用量444.9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6.7%,。自2022年以来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比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高5个百分点)。
下一步,贵阳市将强化科技赋能,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短板,重点推进两项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巩固“一平台一试点一示范”模式。深化秸秆“五化”利用技术迭代,推广25个村实施整村全域全量回收试点经验,健全“村集体+企业+农户”收储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持续提升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成效,升级智能化发酵设备,完善“干清粪+密闭贮存+有机肥生产”链条,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副处长 高丽: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 | 贵阳发布
编辑 | 赵子滟
统筹 | 干江沄
编审 | 赵禾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