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喧嚣背后,73岁的余某翔和63岁的阮某平在真假身份的迷雾中追逐着社会崇拜的光环,直到法律的手铐响起,才暂歇了这场虚假的戏剧。
八月广州,暑气正浓。一位73岁的老者余某翔在白云区的某个房间里被警方带走。他不是什么危险分子,面上看去甚至颇有几分气度,据说常穿着得体西装,出席各种场合。
也在这几天,深圳南山,63岁的阮某平也落网了。两位老者,一南一东,互不相识却“殊途同归”——都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01
虚假的头衔,真实的表演
余某翔的戏码演得足够逼真。他不仅是“GWY参事”,还是“GWY前文化巡视员”、“GWY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参事(正部在职)”、“中国素质教育协会荣誉主席”,甚至顶着“抗美援朝老兵”的光环。
这位七旬老翁的表演舞台遍布各类活动:2024年12月,他在深圳宝安一场供应链生态峰会上以“GWY参事”身份致辞;2024年7月,又在广州的数智中医发展大会上侃侃而谈。
![]()
(图/Pexels供图)
余老先生的戏服之一是一张“GWY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聘书”,后来他承认:“确实是假的”。他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聘书通过一位已去世的朋友在2019年底办理,自己此前并不知情。
02
社会的共谋,默契的沉默
这场骗局中最精彩的不是行骗者的技艺,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谋。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与余某翔交往已久,却因对方自称“身份不便”,从未核实其“GWY参事”一职。
各类活动主办方需要装点门面,余老先生需要被追捧的满足感,双方一拍即合。没有人愿意捅破那层窗户纸,毕竟——有哪位真正的GWY参事会如此频繁地出席各种商业活动呢?
![]()
(图/Pesels供图)
8月13日,余某翔亲口对媒体承认聘书造假,这场默契的游戏才被迫终止。文促会迅速同意余某翔辞去荣誉会长头衔,并解除顾问团,正在核查会员信息。
03
产业链与头衔崇拜
假权威认证的黑色产业链猖獗,从制作假证书到包装虚假身份,分工明确、隐蔽性强。
这些假专家、假参事、假院士如同现代社会的水蛭,吸附在社会诚信体系上贪婪吸血。
![]()
(图/Pexels供图)
GWY参事室办公室早在2020年就发布声明,明确指出有人冒用相关名义实施诈骗。然而监管的漏洞和打击的不足,让造假者长期逍遥法外,肆意扰乱社会秩序。
04
法律的面目
8月14日,广州白云警方抓获余某翔。8月19日,警方向社会通报:余某翔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在深圳的阮某平身上——假冒退役少将、中科院院士等特殊身份非法获利,多次假冒特殊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
(图/pixabay提供)
法律这头看似沉睡的猛兽,偶尔也会睁开惺忪的睡眼,露出锐利的目光。
05
社会的镜子
这些假权威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社会治理中的短板。我们对头衔的盲目崇拜,我们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我们面对明显漏洞时选择的沉默,都成了这条假冒产业链的土壤。
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求头衔的时代——学术机构追逐那些带有“长江”、“杰青”头衔的人才;商业活动需要各种“会长”、“主任”来装点门面;就连小区里的养生讲座,也要请个“北京专家”才能吸引大爷大妈。
![]()
(图/pixabay提供)
余老和阮老,不过是看透了这套游戏规则,并为我们送上了一场夸张的模仿秀。
法律的手铐戴上了两位老者的手腕。白云山下的看守所里,余某翔失去了他的“参事”头衔;深圳湾畔,阮某平也不再是“院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