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在 8 月 19 日正式画上了句号,但令人烦恼的暑热却丝毫没有退场的意思。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今年三伏热力十足,简直热到 “爆表”,成为了史上第二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伏后又还要热多久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 23.21℃,仅次于 2024 年的 23.24℃。从省区市平均气温来看,陕西、西藏为同期最热,四川、河南、山西为同期第二热。新疆吐鲁番盆地及南部多地、内蒙古西部、四川盆地等地高温日数达 15 天以上,部分地区超 20 天,吐鲁番盆地更是高温全勤。南北方多地高温日数破纪录,100 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像四川甘洛 24 天、陕西勉县 23 天、湖北宜城 23 天…… 均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纪录。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罪魁祸首就是副热带高压。今年三伏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北界达华北中部,西界在四川盆地。在它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而且还抑制云雨形成,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就可以毫无阻碍地持续加热地表。同时,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大量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被输送到北方,使得北方地区湿热天气多发。
![]()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虽然三伏结束了,但暑热远远没有结束。未来一周,副热带高压依然 “称霸”,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杭州明后天最高气温可达 40℃,南京、上海等地最低气温直逼 30℃,真的是全天候都被暑热 “包围”。展望后期,副热带高压要到 8 月底才会明显南退,所以南方的高温短期内不会结束。不过从常年来看,立秋以后,北方高温余量已不多,而南方高温仍当季,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还是会是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高温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科学家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地球能量收支失衡,使得高温“耐力赛”越来越常见。
![]()
除了副热带高压的“霸道”控制,城市热岛效应也在推波助澜。钢筋水泥的建筑群白天吸热、夜间放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出2-5℃。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监测数据显示,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甚至超过白天最高气温,“蒸笼式”闷热让夜晚也难以喘息。有专家建议,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推广屋顶绿化、使用反射率高的建材等方式,为城市“退烧”。
面对持续的高温,各地也纷纷调整应对策略。例如,杭州试点“高温地图”,实时标注避暑纳凉点;重庆延长地铁运营时间,方便市民夜间出行避暑;广州部分学校推迟开学,避开酷暑峰值。农业领域也在积极适应,新疆棉区采用滴灌技术节水保墒,江南稻区调整播种期以避开高温敏感期。
![]()
气象专家预测,随着9月临近,北方冷空气将逐渐活跃,华北、东北有望迎来阶段性降温。但南方仍需警惕“秋老虎”发威,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可能持续至9月中旬。长远来看,类似今年的极端高温或将成为“新常态”,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气候适应体系,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哦。专家提醒,要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2025洞察时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