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笼罩着针叶林,一头两岁大的年轻公狼悄悄接近狼群领地边缘。它压低身子,耳朵警觉地转动,嗅闻着空气中残留的气味标记:这是它出生的族群,如今却成了危险禁区。
当它试图靠近一头同龄母狼时,狼后突然从暗处冲出,獠牙在月光下泛着寒光。年轻公狼脖颈毛发炸起,却不敢反击,只能呜咽着逃向黑暗丛林。若不能找到繁殖机会,它的基因血脉将在此终结。
长久以来,人们深信狼群遵循着铁血等级制度,威风凛凛的狼王独享交配权,低级狼只能俯首称臣。这个流传甚广的认知源头是1947年瑞士动物学家鲁道夫申克尔在巴塞尔动物园的观察所得。
他把不同族群的狼强行关在一起,结果这些狼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这才有了所谓的"α狼统治论"。后来这个理论被写进教科书,结果误导了好几代人。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狼类研究专家大卫梅奇在黄石公园发现了真相,野生狼群其实就是个普通家庭。现在科学家们用GPS追踪发现,大多数狼群就是一对夫妻带着崽子过日子,在冬天食物紧缺的时候才会聚集成大型狼群。
这狼家庭过日子可讲究了,公狼母狼非常恩爱,GPS定位显示它们几乎形影不离。母狼生崽那会儿,公狼天天出去打猎,把肉吐给母狼吃。等小狼能走动了,两口子就轮流或一起出去捕食,这时候,经常有猞猁进狼窝咬死整窝小狼。
但这家规可严着呢,小狼长到一岁多就得面临选择:要么在家当"啃老族",要么出去闯荡。留在家里的狼崽子地位最低,吃肉都得等爹妈先挑。
还有对象这事儿,只有狼王夫妻能生娃,其他狼敢偷偷搞对象,轻则挨揍重则送命。母狼王盯得特别紧,谁家姑娘敢勾搭她老公,那真是往死里打,但也有例外,有的母狼怀了狼王的幼崽会选择离开狼群,等生完小狼之后再回到狼群,狼群能不能接受踩线的母狼和小狼,则具有不确定性。
年轻狼为了传宗接代,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多数年轻的狼选择出去单干“创业”。等它们两三岁学会打猎了,就开始出外闯荡。美国蒙大拿州的研究员跟踪过一群狼,发现有些年轻狼能跑出去500多公里找新地盘。
公狼找到好地方就撒尿圈地,天天晚上嚎着找对象。母狼也精着呢,专挑那些地盘大的单身汉。这招儿特别妙,既避免了近亲结婚,又让狼群越传越远。
有时候老狼王死了伴侣,就会招个上门狼。但想进入狼群可不容易,得会来事儿。黄石公园有头公狼特别会抓鹿,虽然年纪大了点,还是被一个狼群收留了。这种机会就像考公务员,得有过人本事才行。
最悬的就是跟狼王叫板,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有头三岁低等级公狼,趁老狼王生病的时候发起挑战,经过四杀,最后瘸着条腿当上了新狼王。不过这种事儿十次有九次都得输,没有绝对的战力挑战狼王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这套规矩看着挺狠,其实都是为了族群好。狼王一般都是最能打的,带着全家老小饿不着。要是都随便生娃,崽子多了反而养不活。科学家发现按规矩来的狼群,小狼成活率能到八成。
科学家发现这招儿还能提高小狼的成活率,年轻狼跑得远,找的对象都是外地狼,生的崽子抵抗力特别强。就跟咱们人类讲究"远缘结婚"一个道理,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更健康,更健壮。
人有人的活法,而狼也有狼的活法,在狼群中,规矩是死的,狼是活的,只要肯动脑子,总有办法把基因传承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