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现场,一位老人长久驻足于东北抗联展区。80岁的张卓亚从北京千里奔赴长春,只为这场凝结了吉林近现代沧桑变化的展览。“功在千秋!”她这样评价道,“尤其是东北14年抗战史,那是用鲜血写就的屈辱与抗争,必须让年轻人知道。”
“特意从北京来的。”张卓亚说。 她的父亲是东北抗联名将李兆麟,在东北浴血整整14年,最终牺牲在东北,那时候她才一岁零两个月。幼年时的她曾指着父亲的墓碑天真地问母亲:“爸爸什么时候能出来?”母亲泪流满面,不说话。“当我长大了才发现,父亲永远不会出来了,他牺牲了,但是他的牺牲在我心里竖起了永远的丰碑,所以从二十出头我就开始接触抗联史,我跟我母亲相依为命60年,我多次陪我母亲到她的老家,到游击区,去看东北抗联战斗的地方。”她的母亲同样传奇,她说:“我母亲的父亲和弟弟都在抗日中被残杀了。”她的母亲13岁从吉林延边汪清县离家参加革命,以女子之躯投身抗联,在东北战斗了14年。
而她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卓亚。“1945年1月13日,我出生在苏联兵营里,接生的是一位苏联女军医。”张卓亚说,接生的女军医以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的名字。这个苏联名字她至今未改,母亲曾告诉她,父亲牺牲前,你就叫这个名字,希望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无论谁叫,父亲在天上都能听到,知道自己的儿女在做什么事。“这也是东北人说的,留个念想。”她说。
退休20多年,张卓亚的足迹遍布井冈山、延安等很多地方讲述东北抗战史。“就是要把东北这片土地的人民和东北抗日的将士们为这片土地流的鲜血讲明白。”张卓亚说。她这次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对第一次见到的一些图片很感兴趣,一直在拍照。
参观了整个展览,她说:“感觉非常好,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反映了历史的全貌。”这次千里迢迢来到长春看这个展览,看到了系统的展区,在她看来,这个展览比书本更有力量:“你翻十本书,不如站在这里看一眼他们用过的枪、穿过的衣服。图文并茂,一下子就把人拉回那个年代——让年轻人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采访结束时,她又举起手机,拍下照片,她说,“小车不倒尽管推,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把这些故事一直讲下去。”
展厅的灯光落在她身上,也照在一件件展品上。仿佛有声音穿过时空——那是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无数个“张卓亚的父母”,在风雪里坚定前行的脚步声。
参观预约扫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易书
摄影 张秋磊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