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谱》有言:“三伏既尽,暑气潜消,谓之出伏。”
今日(8月19日),我们正式告别长达30天的三伏。
蝉声渐歇,云影转淡,虽然“秋老虎”偶尔发威,却已挡不住早晚的丝丝凉意。
农谚云:“出伏金风至,粮仓自然满。”
古人观天测地,总结出伏若早于处暑,便预示“六顺”临门。
这六大顺,顺的不止是庄稼,更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你我。
![]()
01
脾胃和顺
《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三伏天时,人体气血浮于体表,中阳内虚,冷饮一浪接一浪,脾胃常被“冰镇”得疲惫不堪。
出伏后,地气收敛,人体阳气内收,正是“健胃黄金期”。
早晚一碗小米南瓜粥,午间一杯陈皮普洱,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让被冷食折磨了一夏的脾胃,重新找回“运化”的节奏。
脾胃和顺,才能为接下来的“贴秋膘”打下扎实基础。
02
呼吸顺畅
《养生随笔》记:“长夏湿胜,肺先受之。”
空调房、冷饮、湿气三重夹击,伏天里咳一声都闷得发慌。
出伏后空气湿度下降,呼吸道黏膜不再“泡”在湿热里,纤毛重新摆动,
早起深呼吸一口,能明显感到胸腔像被山泉洗过。
此时坚持快步走或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
让肺叶彻底舒展,秋冬少受感冒侵扰。
![]()
03
睡眠顺势
《老老恒言》说:“安寝乃人生最乐。”
三伏天夜里三十度朝上,翻个身都黏,更别提深睡。
出伏后昼夜温差拉大,体温调节有了“下坡路”,褪黑素分泌随之规律。
22 点前上床,放下手机,点一支淡淡艾草线香,
让呼吸跟着月色一起变慢,你会发现:
凌晨两点的微博热搜,远不及一场到天亮的酣畅大梦。
04
情绪顺眼
《小窗幽记》写道:“暑极而烦,烦极而怒。”
高温把情绪也放在火上烤,一点就炸。
出伏后,热扰心神的外因被撤掉,情绪自然“降温”。
午后泡一壶杭白菊+枸杞的微甜花茶,
看云朵从屋檐慢慢漂过,心中的褶皱也被风抚平。
眼顺了,心就平了,家和万事兴。
![]()
05
钱包顺手
民谚有云:“出伏不补,秋冬受苦;出伏补对,银子成堆。”
说的是:此时把身体调养好,秋冬少跑医院,就是最大的省钱。
再者,秋季是收获季,也是工作“冲刺季”。
脾胃和、睡得好、情绪稳,精气神满格,
写PPT 手不抖、跑客户脚不软,绩效奖金自然水涨船高。
身体经济学,才是普通人最稳的理财。
06
风景随处
《徐霞客游记》里写秋行:“山翠豁目,云物鲜新。”
出伏后紫外线强度降了一个档位,天高云淡,最适合出门。
不必远方,城市近郊就藏着被夏日忽略的惊喜:
护城河边残荷听雨,胡同口第一颗糖炒栗子,
甚至地铁口那阵带着烤红薯味的晚风,
都是大自然给认真生活的犒赏。
拿起手机,把镜头对准光影交错的瞬间,
你会发现:人间烟火,随处成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