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儿。
前阵子刷到个新闻,复旦大学搞了个调查,说中国50%的95后一周"运动"不到一次,更离谱的是14.6%的男生和10.1%的女生,就算有对象,一年到头也没动静。
你要是觉得高校数据不靠谱,咱们再来看看资本的动向:国内某知名"蓝色小药丸"厂商2024年销量暴跌7.7%,连续三年下滑,老板接受采访时说"从业几十年没见过这么邪门的事";另一家云南药企更惨,药丸库存积压了2400万片,够咱全中国男性用半年的了。
这还不算完,结婚率、情人节消费、酒店预订量、安全套销量集体跳水。
唯独两个行业逆势爆发:硅胶玩具产业2024年业绩1794亿,是电影行业的4倍;擦边直播和特殊网站的播放量、利润率双双创下历史极值。
一边是年轻人躺平禁欲,一边是虚拟刺激狂欢,这种现实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其实,咱们面临的这种状况,日韩早就给我们演示过了。
日本向来是东亚魔幻现实主义的标杆。全世界都知道日本风俗产业发达,产值顶得上军费,每200个女性就有一个吃这碗饭。
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还是全球"性趣"最低的国家:2004年某避孕套公司调查显示,法国人年均137次,香港人79次,日本人只有46次,亚洲倒数第一;2018年日本厚生省数据更吓人,18-34岁女性39%无性生活,男性36%,双双垫底。
另外,日本橡胶工业株式会社统计显示,日本人每月"运动"仅2.2次,但AV产业年产值却高达2.3万亿日元。
这就形成了很诡异的一幕:人们在现实中躺平,在虚拟中狂欢。
韩国那边更夸张,风俗产业人均消费世界第一,偶像选拔、实地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但恋爱率、结婚率、生育率全是全球倒数。N号房事件曝光时,全世界才发现这个国家的地下产业已经繁荣到失控。
你肯定非常好奇,为什么会这样,人类基因里的欲望,是被什么改变了?
这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本质上是"成本-收益"理性计算后,做出的明智之选。
日本女权运动巅峰时期,女性流行"三个钱包"理论:出门约会要有车夫、饭票、ATM三个男性跟班,真正喜欢的"本命"还在别处。男性稍微殷勤就可能被举报"痴汉",发工作邮件都怕被控性骚扰。久而久之,日本男性发明了"互殴自救法"——被指控时立刻反击,争取按互殴处理,损失还小点。
韩国则走的是另一条路:男女正面对轰。女性要平权,男性就要求一起服兵役;结果是男女关系紧张到世界第一,年轻人干脆放弃恋爱,直接进入"无接触社会"。
而咱们国内的情况更复杂,相当于日韩的"混合体"。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平等期,到家暴性侵频发的平权觉醒期,再到"普信男""小仙女"互怼的全面反攻期,而如今已经进入了"日式躺平+韩式对线"的混合期。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近年来国内女权运动出现明显的异化倾向。
某些打着"平权"旗号的女权主义者,背后频繁出现境外NGO资金支持的痕迹。很像当年“颜色革命”的套路,先通过社交媒体放大性别对立话题,再包装出"独立女性不能成为男性附庸"等极端理念,甚至专门培训"职业女权博主"制造撕裂。
今年特朗普上台后,那个16亿美元的专项拨款,就是用来发动这类舆论战的‘狗粮’。澎湃新闻曾披露:某境外基金会2023年,在中国资助的"性别研究项目"就高达37个,重点扶持"反婚育""性别对立"等议题。
这与日本上世纪女权运动被美国中情局渗透的手法如出一辙。
同时,这两年几个标志性事件,也加快了信任崩塌的速度:重庆胖猫事件、大同订婚强奸案武大图书馆诬告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似部分女性维权成功,实则透支了男女间最基本的信任。就像日本的"痴汉冤案"多了,男性看到女性就绕道走;韩国的"诬告成风",让约会变成"法律风险评估"。
现在国内男性见面先想"会不会被录音",女性赴约先查"对方有没有前科",这种氛围下,谁还有心思谈情说爱?
最后是经济方面,这点是咱们的特色——结婚要车要房要彩礼。
某三线城市婚恋平台从业人员说:他们当地男性结婚平均成本差不多80万。可是反观硅胶玩具,最普通的价格只要几百块,成本差了上千倍。很多男性私下会跟他说,与其花80万娶个祖宗,不如吃快餐,买玩具省心,不但能收获巨大的情绪价值,还没有任何负担。
如今各种‘媛’的活跃,也反向证明着这些真实的变化。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替代效应"。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早就预言过"低欲望社会"的场景: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不愿背负房贷,甚至不愿消费。
现在中国好像正在步日本的后尘,但有个更残酷的现实——我们的"低欲望"是被动的。
95后、00后刚毕业就面临"三重挤压":房价是收入的20倍,工作996还可能被优化,35岁就面临"职场死刑"。
这种情况下,"娶妻生子"成了奢侈品,"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更麻烦的是"躺平传染"。当一个男性发现同事靠硅胶玩具解决需求,省下的钱买了显卡;另一个男性靠打赏主播获得情绪价值,不用哄女朋友。这种"低成本快乐"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就像日本的"宅男文化"、韩国的"无接触恋爱",一旦形成社会共识,再想逆转就难了。
作家李银河说过这样一句话:"死得早的都是操劳的,瞎折腾的,贪心的。"
现在年轻人用"低欲望"对抗高成本,本质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当结婚生育的收益低于成本,当恋爱的风险高于收益,理性选择就显得很自然:不婚不育少麻烦,硅胶主播保平安。
这是一个违背”进化论“的严重问题,因为自然界的生物只有在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中,才会停止繁衍。而性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当连这点欲望都被现实压垮,说明咱们这个社会真的出问题了。
所有社会问题,最后都是经济问题;所有经济问题,最后都是分配问题。"什么时候年轻人觉得"爱一个人"比"买个玩具"更划算,性萧条自然就结束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请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