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常去日本?20 城直飞里的体验与交流
20 城直飞!上海人赴日游藏着这些真实感受
上海直飞日本 20 城,热度里的便利与温暖
50 班日均航班!上海人赴日游的真实选择
20 城直飞!上海人赴日游热度里,藏着这些真实故事
![]()
上海直飞日本的城市名单又变长了。2025 年夏航季数据显示,从上海出发能直飞的日本城市已达20 个,不仅有东京、大阪这些熟悉的名字,还有松山、佐贺、新潟这类在地理课本上都不算高频出现的小城。航班密集到什么程度?东方航空经营的中日航线有 37 条,日均始发约 50 班,算下来差不多每20 多分钟就有一班从上海飞往日本。
这样的密度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出行需求。2024 年日本给外国人签发的 719 万份签证里,524 万份给了中国人,而上海领区贡献了其中的246.7 万份,几乎占了中国出签量的一半。比北京领区的 109.3 万份多出一倍还多。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飞机,7 月重启的 “鉴真号” 邮轮也加入了行列,从上海到大阪、神户港,45 小时的航程里,不少上海游客选择在船上看日出、参加文化沙龙,把慢旅变成了新体验。
![]()
交通的便利是绕不开的原因。从距离上看,上海到东京约 1800 公里,飞 3 小时;到大阪 2.5 小时,跟飞北京差不多;到熊本、佐贺这些九州小城,甚至只要 1 个多小时。有常去日本的上海游客算过,周五下班后去浦东机场,飞抵日本城市时还能赶上当地的晚餐,比去国内某些需要转机的城市省时间。价格上更是 “亲民”,春秋航空的机票时常出现 99 元、199 元的低价,去年夏天甚至有过 8 元飞大阪的活动,比一份外卖还便宜。这种 “低成本 + 短时间” 的组合,让 “周末去日本” 从玩笑变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但光有便利还不够,体验感才是留住人的关键。在上海工作的小林分享过她的经历,去年秋天去静冈旅游,在街边小店买橘子,店主蹲在摊位前,逐个用软布擦去果皮上的灰尘,动作慢但认真。她准备付钱时,店主还从旁边筐里拿出两个稍微有点压痕的橘子,笑着塞进她的袋子,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 “这个,送你”。过马路时更让她印象深,她站在路口犹豫要不要过马路,远处驶来的出租车主动停下,司机摇下车窗挥手让她先走,直到她走过斑马线,车子才缓缓启动。
![]()
这样的细节在不少上海游客的分享里都能看到。有人说在日本景区买水,价格和市区便利店差不多,不会因为是游客就涨价;有人提到住的民宿虽然房间小,但马桶盖是加热的,床头有 USB 充电口,细节处透着贴心;还有人喜欢那里的公共环境,“走在街上几乎闻不到二手烟,垃圾桶不多但地面很干净,不用捂着鼻子走路”。这些评价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 旅游时不用时刻提防 “被宰”,不用花精力研究 “防坑攻略”,这种踏实感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出行热潮并非 “单向奔赴”。日本的商家也在主动适应上海游客的需求。大阪心斋桥去年新开了一家 “上海生煎店”,店主是在上海留学过的日本人,生煎的馅料按上海口味调整过,还搭配姜丝醋;东京银座的药妆店专门培训了会说上海话的店员,看到上海游客会主动推荐适合的护肤品;连熊本的农家民宿都开始准备 “早餐加豆浆” 的选项,因为住客里上海家庭占了不少。
![]()
更让人觉得温暖的是,除了旅游,两地的民间交流也在变深。东航的乘务员见过不少特殊的乘客:有上海的面点师傅带着小笼包馅料去大阪,和当地和果子师傅交流 “面团发酵” 技巧;有日本的花艺师来上海,在豫园学习中式插花;松江的果农带着自家种的水蜜桃,去东京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回来时笔记本上记满了 “如何延长保鲜期” 的建议;北海道的牧场主则把牛奶样品送到上海的检测机构,想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这些交流藏在航班和邮轮的往返里,比旅游数据更有分量。就像 “鉴真号” 这个名字的寓意,1200 多年前,鉴真和尚东渡传播文化,如今普通人的往来也是一种 “文化传递”—— 上海游客带过去的不只是消费,还有弄堂里的生活智慧;日本朋友带回来的不只是订单,还有对中国市场的理解。
有人担心这样的热度会影响国内旅游,其实数据给出了不同答案。2024 年上海居民国内游人次同比增长 23%,去云南、新疆、青海这些地方的游客比疫情前翻了一倍。这说明大家的选择更多元了:有人喜欢去日本逛精致的小店,也有人偏爱国内雪山草原的壮阔;有人享受 “周末飞日本” 的便捷,也有人愿意花一周时间在川藏线上慢慢走。旅游从来不是 “非此即彼” 的选择题,而是人们对不同生活场景的体验需求。
![]()
现在,上海直飞日本的航点还在增加。7 月初 “上海 = 松山” 航线复航,每周 2 班;熊本航线每周 3 班,上座率居高不下。业内人士说,只要有需求,那些现在看来 “冷僻” 的日本机场,比如花卷、米子,迟早会出现在航线列表上。但更让人期待的,不是航点有多少,而是这种交流会带来什么新可能。比如上海的里弄和日本的町(小镇)结对,孩子们通过视频分享彼此的课堂;两地的老字号合作,把南翔小笼和大阪烧做成联名产品;甚至退休老人组成 “交流团”,去对方城市的社区看看,学学怎么养花、怎么照顾老人。
这些场景听起来普通,却藏着最真实的理解。就像一位常去日本的上海阿姨说的:“以前总觉得那边很陌生,去多了才发现,大家关心的都差不多 —— 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菜价涨没涨。” 这种发现,比任何旅游攻略都有价值。
最后想说,不管是飞日本还是游国内,能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能在旅途中感受到尊重和便利,能带着新的想法回到生活,这才是旅行最珍贵的意义。你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