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如何最大化其疗效已成为病友群体关注的焦点。减瘤策略作为治疗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CAR-T细胞的持久性与安全性。为此,淋巴瘤爱心家园创始人战斗先生特邀北京高博医院胡凯教授,为病友解答CAR-T治疗热点问题。
战斗:胡教授您好,在CAR-T细胞治疗中,如何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疗效?我们了解到治疗前的减瘤是重要手段之一,想请您分享一下在这方面的体会。
胡凯教授:
要让CAR-T细胞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治疗前的减瘤确实是关键环节之一。从临床实践来看,减瘤主要有两个核心目的:
一是降低肿瘤负荷,为CAR-T细胞发挥作用扫清部分障碍;
二是在CAR-T细胞采集后、制备等待的这段时间里,通过适当减瘤让患者病情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全面进展。
从实际疗效和安全性来看,减瘤的必要性也很突出:
真实世界中观察到,CAR-T治疗针对大包块患者时,疗效往往不理想;
若肿瘤负荷过高,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及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具体到减瘤手段,主要有三种:
1. 全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必要化疗):需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基因特征等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2. 放疗:优势在于直接快速,能精准针对重点或高危部位,还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但需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疗程和剂量,避免放疗期间其他部位肿瘤进展。
3. 双抗减瘤:作为针对淋巴瘤的减瘤方式,其作用原理与CAR-T治疗前的需求相契合,是目前值得重点关注的手段。
总体而言,减瘤的核心是为CAR-T治疗“铺路”,通过科学选择和实施减瘤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战斗:教授,想请教您另外两个问题:一是减瘤和挽救治疗有什么区别?二是在CAR-T细胞采集与减瘤的时机上,该如何权衡把握?
胡凯教授:这两个问题确实是临床中需要明确的关键点,我们可以分开来说。
先说说减瘤和挽救治疗的区别:
减瘤:通常是在采集完T细胞、生物公司进行CAR-T细胞制备的过程中,给患者采用必要手段,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或维持病情稳定,为后续回输CAR-T细胞创造条件。
挽救治疗:则是在CAR-T细胞采集之前进行的治疗。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不管是放疗还是全身治疗,都要充分考虑这些手段对患者T细胞的影响,比如苯达莫司汀这类药物,前期若过多使用,可能会影响T细胞的采集质量,这点必须谨慎。
再谈CAR-T细胞采集与减瘤的时机权衡:
核心原则是,若计划进行CAR-T细胞治疗,应尽可能尽早采集T细胞并送去制备。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后续治疗对T细胞的影响,保证T细胞的质量,为CAR-T治疗的效果打下基础。毕竟T细胞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制备出的CAR-T细胞活性,这一点在临床中需要优先考量。
本次胡凯教授在访谈中围绕CAR-T治疗展开,总结如下:减瘤是CAR-T制备期间的降负荷、稳病情手段,有全身治疗、放疗、双抗三种方式;其与采集前的挽救治疗不同,后者需关注对T细胞的影响。建议有CAR-T细胞治疗需求的患者尽早采集T细胞,以保证质量,助力CAR-T发挥更好疗效。
专家介绍
胡凯
北京高博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主任
1997-2002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2-2005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200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2009-2012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内科血液病专业博士学位;2015-201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2019至2024年2月任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成人淋巴瘤科担任行政主任。2024年3月至今为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行政主任。
从事血液科工作近20年,专业方向为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标准化诊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治疗);擅长以内科化疗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以及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移植后合并症的诊治。其中,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骨髓瘤及CD19 CART失败后治疗的探索性研究,以及异体CART结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及骨髓瘤为国内首创模式。CART治疗近1000例次;作为主要研究者临床试验近40项,共参研100余项;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本;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学术任职:
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学会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
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协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为患者坚守 | 克晓燕教授、胡凯主任团队努力为每一位淋巴瘤患者牢牢抓住生的机会
内容来源 | 无瘤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