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刚履新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其首次亚洲之行启程之际,竟然想先给中国来一记下马威,试图为即将展开的行程铺垫声势。
«——【·德外长对华强硬表态·】——»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本周即将踏上前往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行程,而在出发前的舆论场中,这位欧洲政客的对华言论却率先掀起波澜。
据德新社、路透社等媒体8月18日披露,瓦德富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日、印两国称作德国的“关键合作伙伴”,尤其在应对所谓“俄罗斯与中国引发的全球安全环境危机”时。
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德国试图在印太地区构建对华战略包围圈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瓦德富尔特别强调德日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协作。
他毫不吝惜对日本的“赞美”,称其对欧洲的支持“至关重要”,并宣称要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加强德日合作,加大自身安全投入。这种表态与德日两国去年签署的《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形成呼应。
该协定允许双方共享食物、燃料和弹药,被外界视为德国深度介入印太安全事务的标志性动作。
瓦德富尔的言论中刻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秉持中立立场,既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还与巴西等国发起“和平之友”小组,为停火止战积极斡旋。
王毅外长在7月与瓦德富尔的会谈中,曾明确阐述中方立场,强调劝和促谈的重要性。
但这位德国外长却视而不见,反而将中国对俄态度与“德日安全紧密相关”挂钩,这种逻辑上的牵强附会,暴露出其试图将中国塑造为“安全威胁”的政治操弄。
«——【·对中国主权行动的曲解·】——»
瓦德富尔的言论并未止步于俄乌问题。在谈到亚太局势时,他毫无根据地将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东海和南海的正当行动歪曲为“进攻行为”,甚至声称这些行动“波及欧洲,对全球共存的基本原则构成挑战”。
这种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表述,与中方一贯奉行的和平发展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中国在台海、东海和南海的行动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正当防御。
以南海为例,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近年来,菲律宾等国在外部势力支持下不断滋事,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通过外交途径和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王毅外长在与瓦德富尔的会谈中,曾明确要求德方“像当年中国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作出的努力”,但瓦德富尔显然将这些劝告抛诸脑后。
更值得玩味的是,瓦德富尔将中国的主权行动与欧洲安全强行关联。这种“泛安全化”的叙事策略,本质上是为德国介入印太事务寻找借口。
德国近年来试图通过“聚焦印度”等政策扩大在亚太的存在,其背后既有经济利益驱动,也包含着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这种将地区事务政治化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王毅外长的回应·】——»
面对瓦德富尔的无端指责,中国外交系统迅速作出回应。王毅外长在多个场合强调,中方始终将欧洲视为战略伙伴,但坚决反对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
在7月于柏林举行的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中,王毅明确提出中方的三点主张:夯实两国关系根基、提升双边合作质量、践行多边主义。这三点主张既体现了中方对中德关系的重视,也为双方合作划定了清晰的底线。
针对瓦德富尔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王毅外长在5月的通话中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他特别指出,中国当年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德方也能在台湾问题上秉持同样立场。
这种历史类比直指德国政客的双重标准——当自身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要求他国支持,却在涉及中国主权问题时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对于德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实指责,中方同样给予有力驳斥。中国海警近年来在南海的执法行动,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王毅外长在与瓦德富尔的会谈中明确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一道,共同做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自由贸易的捍卫者,但前提是德方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德方行为的背后动机·】——»
瓦德富尔的对华强硬表态,并非孤立的外交事件,而是德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国际战略博弈交织的产物。德国最大反对党基民盟主席默茨曾公开批评政府对华政策分裂,指出总理朔尔茨与外长贝尔伯克在对华战略上存在明显分歧。
这种内部分歧导致德国对华政策呈现摇摆性:经济部门希望维持对华经贸合作;外交部门却试图通过意识形态议题对华施压。 从国际层面看,德国此举也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呼应。
随着美国加大对亚太事务的介入,德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寻求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德日签署的《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以及德国推动的“聚焦印度”政策,都被视为配合美国战略布局的具体举措。
这种战略选择背后存在明显矛盾:德国既想从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又试图在安全领域遏制中国,这种“双重标准”政策终将损害中德互信。
对中国而言,瓦德富尔的言论再次提醒我们,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偏见依然存在。但正如王毅外长所言,总有人试图给中欧关系泼冷水,但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推动合作。
面对德国的无理指责,中国既展现了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也保持了对话协商的开放态度。未来,中德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德国能否摒弃冷战思维,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