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产业驱动因素
①AI应用进入爆发元年
近期,全球知名的大模型API三方聚合平台OpenRouter公布了最新一期榜单,我国DeepSeek和阿里通义千问跻身全球前五,超过了OpenAI。
并且继OpenAI发布GPT-5后,DeepSeek迭代预期也持续发酵。
兴业证券表示,国产大模型正逐渐拉近和世界TOP模型的差距,Tokens价格持续下探,叠加政策对AI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趋势,以及MCP等技术协议的广泛应用,2025年将成为AI应用爆发元年。
②AI集群呈高速化、超节点化趋势
要知道,相比光连接方案,高速铜缆在AI短距互联场景具有明显优势。
在数据中心GPU之间、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存储器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之间,铜缆直接传输电信号,具有成本低、传输效率高、能耗低等优势。
而当下华为、英伟达等发布的AI算力集群均呈高速化、超节点化趋势,正显著增加短距互联场景。
![]()
③国内外云厂商加大算力资本开支
随着国内外Tokens处理量激增,全球开启了算力军备竞赛。
全球AI厂商、云厂商以及运营商等纷纷加大算力资本开支,保障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以北美四大云厂商为例,它们均上调了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且2025年二季度合计资本开支就已经达到874亿美元,同比增长69%。
据《2025-2035年全球及中国算力与云计算投资环境及政策评估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算力与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AI算力产业链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铜缆等算力硬件市场获得持续关注。
![]()
02产业全景图
![]()
03上游产业链
03-1金属材料以铜为主
高速铜缆,顾名思义,是利用铜缆实现的高速数据传输连接。
其中铜无疑是最主要的金属材料,成本占比达到60%-80%,有着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据悉,铜缆的能耗仅为光纤的1/3至1/4,且无需额外的散热设备。
据CRU预测,2020-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铜量将由7.8万吨增长至65万吨。
03-2其他材料包括电镀材料、塑胶材料等
普通铜线经过电镀后可以有效防止铜线表面氧化、导电性能下降、橡皮发黏等问题。
所以电镀材料在铜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有镀银、镀镍、镀锡等,其中镀银因为性能最优是首选。
除此之外,铜缆外面还需要塑胶材料用于保护和绝缘,在材料成本占比中约为10%-20%。
03-3相关标的
①铜陵有色:大型全产业链铜生产企业,在阴极铜、铜箔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下游提供高性能铜材支持。
②金田股份:作为铜加工龙头,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进入高速铜缆适配元器件、IGBT等行业龙头供应链体系。
③精达股份:专注铜基电磁线、铝基电磁线和特种导体的制造,其中镀银高速铜线产品客户覆盖安费诺、百通、立讯精密等。
④博威合金:铜基特殊合金材料的龙头企业之一,生产的以高强高导为代表的特殊合金材料在数据交换高速连接器等场景有广泛应用。
04中游产业链
04-1高速铜缆主要分为3类
按是否增加“有源芯片”及传输能力不同,高速铜缆可以分为无源铜缆(DAC)、有源铜缆(ACC)与有源电缆(AEC)三大类。
其中DAC铜缆不含电源、信号驱动器或芯片,传输距离最短但成本效益极高,是目前服务器内部互联的首选。
而随着AI芯片的迭代,DAC逐渐难以满足数据高速传输需求。
AEC通过在线缆两端加入Retimer有源芯片实现对信号的放大和再生,相比于ACC方案补偿的铜缆损耗能力更强,并且相比于传统的DAC方案传输距离更长,以及大幅优化了信号质量,因此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
据Light counting预测,2023-2028年,DAC将以每年约25%的速度增长,AEC基数较小,预计年均增长率约为45%。
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2028年,我国高速铜缆产业规模将由100多亿元增长至200多亿元,增长率约100%。
![]()
04-2芯片、线缆、连接器是三大部件
①芯片
AEC市场发展处于较早期,和有源芯片的生产难度有较大关系,一般只有专门的芯片厂商才会布局。
目前国外Retimer有源芯片供应商有Credo、博通、Astera(ALAB)等。
国内仅澜起科技等少数厂商具备生产能力。
②线缆和连接器
在传统DAC为主导的市场下,线缆/铜缆和连接器是主要组成部分。
以英伟达GB200 NVL72服务器为例,其背板连接、近芯片连接和外部IO连接都会用到铜连接,合计价值量约为65万元。
铜缆和连接器在服务器中的成本占比不算特别高,性价比优势显著。
![]()
铜缆生产包括材料处理、绝缘、编织、组件组装等工序。
其中,组件组装是铜缆产业链的中游核心环节,由成品线材加上不同连接器形成完整线束/铜连接组件,便可用于不同互联方案。
产业链中游涉及线材供应商、连接器供应商,以及一体化供应商。
目前我国线材和连接器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多家厂商具备生产能力,但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以立讯精密为代表。
04-3相关标的
①沃尔核材:子公司乐庭智联深耕通信线缆行业数十年,产品包括PCIe系列线和单通道224G高速通信线,并通过安费诺进入到英伟达产业链。
②兆龙互连:凭借在高速电缆领域的技术积累,已成为国际头部互联方案商在有源电缆(AEC)领域的核心合作伙伴。
③鼎通科技:专注于高速通讯连接器和汽车连接器生产,同时布局了液冷散热器产品,客户覆盖安费诺、莫仕、立讯精密等。
④华丰科技:突破了国外企业对于10Gbps及以上速率高速背板连接器技术封锁,客户覆盖华为、中兴通讯等厂商。
05下游产业链
05-1直接客户为英伟达、华为等算力服务器供应商
2024年,在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GB200 GPU,率先将高速铜缆连接技术引入机柜领域,随后GB300沿用这一方案。
据悉,GB200服务器使用近5000根NVLink铜缆,总长度超2英里,GB300进一步优化铜缆布局,线缆长度预计增加50%。即便用于跨机柜或长距离传输的光模块,也不能取代铜缆。
与此同时,224G铜缆成为主流技术路径,通过多通道叠加可满足1.6T带宽需求。
因此,随着数据中心的建设,算力服务器厂商为高速铜缆最直接的客户,英伟达、华为等厂商直接决定着铜缆的需求。
05-2间接客户包含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等
此外,凡是具有数据传输以及算力需求的企业均构成高速铜缆的下游支撑。
包括互联网云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政企金融、地方智算中心,甚至汽车厂商、消费电子厂商等都可以理解为高速铜缆的间接客户,它们均有着较高的数据传输需求。
而它们的资本开支或算力建设亦为铜缆产业提供强力支撑。
2020-2024年,国内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从687亿元增长至15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并且2025年均持续扩大资本开支。
06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高速铜缆在数据传输中承担着打破互联瓶颈的作用,是驱动AI算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和当下光模块、PCB的产业发展逻辑有共通之处。
未来,在全球AI算力需求仍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高速铜缆产业链有望保持快速发展。
#算力、#AI、#铜缆高速连接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