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大豆,是常见的一种食物,是唯一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优质植物蛋白,且富含异黄酮等活性成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雌激素样等多种生物活性。此外,大豆蛋白也被证明可以调节血脂。
尽管既往的研究表明大豆和异黄酮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有潜在的健康益处,但尚不清楚其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关系。
2025年8月15日,首尔大学研究人员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ary intakes of soy and isoflavon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 with high soy consumption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较高的豆类食品和异黄酮摄入量有助于延长寿命,显著降低全因、心血管、癌症等死亡风险,每天摄入33克豆类食品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图:论文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韩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KNHANES)队列中近4万名成年人,通过饮食信息获取了豆类食品和异黄酮摄入量,分析了豆类食品和异黄酮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在平均8.5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715人死亡,其中549人死于癌症,37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99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结果发现,较高的异黄酮、大豆蛋白和豆类食品摄入量与降低全因、特定原因死亡风险有关。
对异黄酮摄入分析发现,与摄入量最低的人相比(<1.3毫克/天),较高的摄入量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28%相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1%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3%相关,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50%相关。
在大豆蛋白、豆类食品的分析中,发现了类似的趋势。
异黄酮、大豆蛋白、豆类食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关联(图:论文截图)
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异黄酮、大豆蛋白和豆类食品摄入量与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存在阈值效应,在每天摄入9毫克异黄酮/4克大豆蛋白/33克豆类食品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带来的获益则趋于平稳。
对于其中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文章指出:
首先,大豆蛋白已被证实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无论是否含有异黄酮,都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其次,大豆富含优质蛋白、纤维素、异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异黄酮被认为具有抗癌特性,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减少氧化应激、抑制血管生成和转移来发挥作用。
第三,异黄酮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血小板聚集,促进一氧化氮生成,以及改善血管反应性,来发挥作用。
最后,异黄酮可能通过其生物学特性在呼吸系统健康中发挥作用。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结果也印证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25-35克大豆摄入的建议,为豆类食品的健康益处提供了新的证据,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加入适量豆类食品,以降低死亡风险。
综上,结果表明,在亚洲人群中,较高的豆类食品和异黄酮的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每天摄入33克豆类食品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tjnut.2025.08.016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
研究设计|课题申报|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生信分析|选题指导|写作指导|评审指导
选刊投稿指导|研究项目指导|定制化培训
定制化研究设计|真实世界研究(RWS)实施
联系医诺维
医诺维,一站式科研平台,科研合作请点击公众号菜单“科研合作”。
转载、进群、宣传研究成果、新闻稿、课题组招聘、企业宣传推广等,请扫码添加小编,切记注明来意。
(请注明来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