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量为22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2%。其中6月份进口4.3万辆,同比下滑30%,环比5月下降9%。在2014年达到顶峰(143万辆)之后,进口汽车市场整体便呈现下滑趋势,自2018年以来持续缩减,去年锐减至70万辆,今年可能会再创新低。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电动化转型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改变,以及国内燃油车需求的持续萎缩;另一方面,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越来越多的进口车实现中国制造。
日本(82,073辆)依旧是中国进口汽车最大来源国,但同比下降17%;紧随其后的是德国(49,717辆),同比下降43%;斯洛伐克表现突出,上升至第三,进口同比增长10%至30248辆;美国(28,007辆)、英国(18,823辆)分列四五,同比降幅分别达48%、22%。
从车型结构来看,进口轿车占比45%;进口四驱SUV进口占比30%。燃油乘用车仍是进口主力,不过大排量车型下滑明显,排量大于4L的车型进口量同比下降77%。新能源进口车占比下降至2%,纯电动、插混车型进口量同比分别大降80%、62%。
分品牌来看,雷克萨斯稳居第一,上半年进口零售销量达到91,366辆,同比增长8%,是为数不多实现增长的进口汽车品牌。其次是奔驰(51,754辆)、宝马(33,872辆)、路虎(20,994辆)、保时捷(20,017辆)、奥迪(17,660辆)、沃尔沃(7,349辆)、MINI(4,377辆),同比分别下降23%、63%、14%、25%、37%、23%、47%。
除了迈凯伦(30辆,同比增长200%),其余超豪华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宾利(1,072辆)、玛莎拉蒂(513辆)、法拉利(384辆)、劳斯莱斯(342辆)、兰博基尼(195辆)、阿斯顿马丁(142辆)分别下降20%、34%、12%、21%、37%、5%。
整体来看,目前进口车市场主要靠豪华车的需求支撑,但今年上半年剧烈萎缩,百万元以上进口车型作为燃油车高端细分领域,也未能逃脱下滑的命运,体现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
排名6-10位的分别是保时捷Panamera(帕纳梅拉)、奔驰GLS、丰田兰德酷路泽、迈巴赫S级、宝马7系。上半年,保时捷交出了一份糟糕的“成绩单”——营收同比下滑6.7%至181.6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大跌66.6%至7.18亿欧元,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滑落至5.5%。交付量同比减少6.1%至146,391辆。
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21,302 辆,同比下降28%。保时捷在华销量已经连续三年(2022-2024年)出现下滑,较巅峰时期的95,671辆缩水近四成,从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总销量三分之一以上)滑落至第三。
路虎揽胜、保时捷Cayenne(卡宴)、路虎卫士、丰田埃尔法、奔驰S级位居前五。虽然同比下滑13.2%,揽胜仍以8355辆的进口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作为路虎品牌的旗舰车型,自诞生以来便凭借着硬朗大气的外观设计、豪华舒适的内饰配置、卓越的越野性能,赢得了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今年4月,2025款路虎揽胜SV中国十周年高定版上市,限量两台,售价高达379.5.万元。该车基于现款揽胜长轴版车型打造,搭载4.4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615马力,最大扭矩750牛·米。外观采用Bespoke定制哑光古铜色车漆,内饰采用深石榴红奢华半苯胺真皮前排座椅和浅米色奢华半苯胺真皮后排座椅,主打“东方美学与极致性能”的融合体验。
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拿下三个第一:70万元以上豪华SUV细分市场第一、100万元以上豪华SUV细分市场销冠(路虎)、70万-100万元级SUV销冠(卫士)。
从今年7月20日起,我国对超豪华小汽车征收10%消费税的起步零售价从13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调至90万元,这对于百万级进口车市场有着不小的影响。另一方面,仰望U8、尊界S800等自主品牌车型的出现,已成为搅动行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