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顺堂的白墙下,挂着一幅褪色的老照片,照片里的青年眼神坚定,正低头翻看一本厚厚的心脏病图谱——那是年轻时的李德昌。虽然现在还是主治医师。但从踏上医学路的第一天起,他就认准了一个方向:与心脏病较劲,用一生的时光,为跳动的心脏筑起坚固的防线。
声明: 李德昌目前只擅长治疗心脏病,宣传其他疾病都是不可轻信
儿时的记忆里,邻居张伯总被胸口的绞痛折磨,蜷在藤椅上脸色发白的模样,成了李德昌心头抹不去的印记。“这病能不能治?”他攥着衣角问当医生的父亲,父亲叹息着摇头的瞬间,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破土:“我要让这样的痛苦少一点。”
求学时,他像块海绵,疯狂吸收着与心脏相关的一切知识。解剖课上,他对着心脏模型一遍遍描摹血管走向,连细小的分支都烂熟于心;图书馆里,外文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逐字逐句翻译,笔记本记满了整整二十本。老师劝他:“医学领域广,多学些总没错。”他却摇摇头:“人的精力有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够了。”
![]()
走进御顺堂的诊室,李德昌的桌子上永远堆着三样东西:听诊器、心电图图谱和一沓厚厚的病历。他给患者听诊时,总会闭上眼睛,眉头微蹙,仿佛能顺着心跳的节奏,钻进心脏的每一个角落。有位老太太总说心慌,辗转多家医院查不出病因,李德昌耐心听她讲了两小时家常,从“半夜总被惊醒”到“爱喝浓茶”,最后判断是神经调节紊乱引发的功能性心律失常。他没开昂贵的药,只叮嘱她“少喝茶、睡前听段评剧”,半个月后,老太太乐呵呵地来道谢:“李医生,我的心不慌了!”
对付重症心脏病,李德昌有股“轴”劲儿。曾有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大到几乎占满胸腔,被断言“活不过半年”。李德昌把患者的病历带回家,在灯下研究到后半夜,对着心脏超声图一画就是几小时,终于琢磨出一套“强心、利水、调气”的综合方案。他每天早晚都去病房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甚至亲自盯着护士调整输液速度。三个月后,患者的心脏奇迹般缩小了,出院那天,一米八的汉子对着他深深鞠了一躬,眼泪砸在地上,溅起细小的尘埃。
同事们说他“眼里只有心脏”,他听了笑笑。诊室的窗台上,摆着一盆仙人掌,是多年前一位康复患者送的,说“像李医生,看着硬,心却软”。如今仙人掌长得老高,而李德昌的头发早已染霜,可他依旧每天早早到岗,听诊器挂在脖子上,目光落在患者胸口的位置,专注得像个初入行的学生。
他常对年轻医生说:“心脏是生命的钟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钟摆摆得稳、摆得久。”一生只做一件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耗尽所有的热忱与坚守。在御顺堂的岁月里,李德昌用那双握住听诊器的手,握住了无数人的心跳,也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沉甸甸的人生。
声明,御顺堂李德昌目前只擅长治疗心脏病,宣传其他疾病都是不可轻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