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导致红军长征的最直接因素,关于这次失利的原因,历来将责任归咎于李德、博古不切实际的盲目指挥,不过,站在上帝视角,我党讲究实事求是,客观来说,此次失利,真的是李德、博古的全部责任吗?
一、李德与博古的主要责任
军事战略失误
![]()
李德脱离实际推行“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阵地战策略,否定红军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使红军在装备劣势下与国民党军硬拼消耗。
无视毛泽东等人“诱敌深入”的建议,导致广昌战役等关键战斗损失惨重(例如广昌战役红军伤亡超5500人)。
决策机制问题
博古作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过度依赖李德(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形成“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集权决策,排斥朱德、彭德怀等将领的正确意见。
党内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不同战略主张(如毛泽东、张闻天)遭到压制。
![]()
二、其他重要因素
敌我力量悬殊
国民党军调集100万兵力(直接进攻中央苏区约50万),采取“堡垒推进”战术,构建3000余座碉堡严密封锁。
红军兵力不足10万,且因长期战争补给困难,苏区经济濒临崩溃。
政治路线影响
临时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要求“御敌于国门之外”,忽视保存有生力量的原则。
肃反扩大化(如“肃清AB团”)削弱了红军指挥力量,造成内部恐慌。
外部环境变化
共产国际的脱离实际的指导(如强调“保卫苏维埃每一寸土地”),限制了中共自主决策空间。
![]()
国民党获得德、意军事顾问支持,战术和装备显著提升。
三、历史评价的演进
遵义会议的定性(1935年):首次明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但未全盘否定其政治立场。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批判第三次“左”倾路线(王明、博古时期),指出其“理论脱离实际”的本质。
当代史学界共识:承认李德、博古负主要责任,但也强调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如对共产国际的盲从、革命经验不足等)的集体决策失误。
失败的根本教训在于: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必然导致革命挫折。正是通过这次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符合国情的军事路线(如毛泽东重新掌握指挥权后四渡赤水的成功),最终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
![]()
将失败完全归咎于个人过于简单化,但李德与博古的指挥错误确实是关键导火索。这段历史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正如《中国共产党简史》所总结:“红军被迫长征,是‘左’倾错误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代价最终换来了道路的觉醒,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新中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