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74岁导演张纪中和小自己31岁的娇妻杜星霖在老冯的故乡大同云岗石窟秀完恩爱,昨天又猛听87岁高龄的书画泰斗范曾老先生和小50岁的幼妻徐萌上演了一出《梨花压海棠,钞票压梨花》,老冯闻之,直竖大拇指,名人,不亏是名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世道果真是名人主宰天下啊!
要说87岁的范老前辈,一生中画了无数“高洁”的竹子,按理说文如其人,自身应该纯洁的很,没想到在晚年被小50岁的徐萌用“现实主义的算盘”上了一课……,据传,徐女士以“艺术品经纪人”的身份,将范老价值20亿的字画以一至三折的跳楼价甩卖,还附赠“出轨继子”的伦理剧套餐。哈哈,“这哪是婚姻?分明是《最佳出价》真人版,只不过男主角没来得及对着空画廊抒情,就先被掏空了钱包。”
![]()
范曾的婚姻史堪称一部“老年版《甄嬛传》”:第三任妻子楠莉本是好友须遵德的发妻,范老以“真爱”之名横刀夺爱,还让须家三个孩子改姓“范”;如今第四任徐萌如法炮制,2024年新婚尚不满周年,便趁范老前妻卧病时“潜伏”上位,最终完成“财产转移”的终极KPI。这叫不叫:“天道好轮回,绿人者恒被绿之。”
我是个老传统,对老少配婚姻一直就持否定态度,而且在文章中多次表达过自己的意见,说白了老少配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市场交易”。徐女士的履历堪称“跨界精英”:从汽车主播到豪门阔太,整容、换身份、攀高枝一气呵成。而范老则完美诠释了“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终极形态——86岁再婚时还向年轻人们高调宣称“爱情不分年龄”,结果婚后一年,娇妻的“爱情”就变成了“快钱、快活、快跑”三部曲。我不知道国师听到后做何打算,倒是那些协会或是研究院里的“马列”社会学家又有了研究命题,题目老冯都替他们想好了,“论婚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效益与繁衍哲理”,那么范老的案例堪称教科书级素材。
更令人涕笑皆飞的是,这段婚姻的“中介”竟是范曾的继子范仲达。他先是牵线徐萌“照顾”卧病的继母,后又与徐萌联手倒卖字画,直播间低价甩卖范曾复刻版画,好一段“孝子贤孙,合作共赢”啊。
还是《民法典》有先见之明,着重强调“夫妻共同财产”——毕竟在“爷孙恋”里,财产往往是唯一共同的“爱情结晶”。
徐萌被曝“借腹生子”“婚内出轨多人”,老冯认为这是其次,焦点是:“20亿交税了吗?”毕竟,在明星网红偷税漏税成风的年代,连范曾的“慈善家”头衔都显得可疑。此前,某主播偷税13亿被罚的新闻还历历在目,而范老捐赠的60亿字画是否涉及“税务筹划”,恐怕得请国税总局领导们来品鉴品鉴喽。
![]()
虽然老冯恨之有恨多有不齿,但似乎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这类事件显得很“宽容”:
老头图色,娇妻图财,很公平!
这种逻辑堪比菜市场讨价还价——当婚姻被物化为“青春折旧费”与“遗产预付款”,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会计学里的长期股权投资”。而范曾的“报应”之所以令我高兴,只因他年轻时用“真爱”包装自私,晚年却被更精明的自私反噬,罪有应得,报应!
范曾曾自诩“五百年一巨匠”,但大众记住的却是他“揭发恩师沈从文”“抢夺友妻”的往事。如今,他的艺术成就与道德污点,恰似水墨画里的“留白”——一边是美、英、法争相收藏的杰作,一边是网友调侃的“书画界流氓”。
徐萌年纪尚小,但确实是个奇女子,她的“骗局”之所以顺利,皆因看透了人性弱点:孤独的老人需要“梨花”慰藉,而“梨花”需要的是能榨取的“海棠汁”。可惜是不是有点太心急,没等到范老自然死亡,反倒让这场“交易”提前暴露。若范老学学齐白石“低调纳妾”,或许还能落个“风流才子”的美名;谁让他高调秀恩爱,最终沦为“财经版潘金莲”的男主角那便是必然结果了。
这场闹剧才刚刚开始,范曾失联,徐萌消失,继子直播卖画,税务局沉默吃瓜,下一段会是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借用《最佳出价》的台词:“每个赝品都有真实的一面。”
在“爷孙恋”的剧本里,真实的或许只有贪婪——对青春的贪婪、对财富的贪婪,以及对“例外”的侥幸。
若范老还能提笔,我劝其不妨画一幅《海棠劫》:梨花压海棠,钞票压梨花,而压住一切的,终将是天道轮回的秤砣。
平民老冯
有想法、有锋芒、讲真话的小人物!
原创不易 关注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