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南京城在日军的铁蹄下已沦为炼狱。硝烟尚未散尽,哭嚎日夜不息,整座城市笼罩在刺骨的寒冷与无边的恐惧之中。
外界对这座昔日首都正在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几乎一无所知。就在这片绝望的黑暗中,两位来自异国的普通人——美国牧师约翰•马吉(John Magee)和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的乔治•费奇(George Fitch)——挺身而出,决心将铁一般的罪证带出这座被严密封锁的孤岛。
![]()
被战火摧毁的南京
约翰•马吉牧师,这位身材瘦高的圣公会传教士,随身携带着一台在当时堪称小巧的Bell & Howell 16毫米电影摄像机。
他深知这台机器的价值与危险。在日军巡逻队虎视眈眈的街头,在安全区拥挤的难民棚户中,甚至在收治了大量伤员的鼓楼医院里,马吉巧妙地利用牧师长袍的掩护,或是借助窗棂、门框的遮挡,悄悄按下快门。
镜头无声地转动,记录下触目惊心的景象:被刺刀挑死的婴儿、遭受集体屠杀后堆积如山的平民尸体、被强暴后精神崩溃的妇女……医院刺鼻的消毒水味与浓重的血腥味混合,难民眼中深不见底的恐惧与绝望,都透过这小小的镜头被凝固在胶片上。
105分钟的动态影像,每一帧都浸染着血泪与勇气,成为后世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无可替代、最为完整的视觉铁证。
拍摄时,马吉常感到脊背发凉,他清楚,一旦被日军发现,他和他的胶片都将瞬间化为乌有。
![]()
日军进入南京
然而,拍摄完成仅仅是第一步。这些记录着滔天罪行的胶片如同滚烫的炭火,必须尽快、安全地送出被日军严密封锁、宛如囚笼的南京城。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落在了富有冒险精神和组织能力的乔治•费奇肩上。
1938年初,寒风凛冽。费奇以南京安全区亟需粮食、药品等救命物资为由,凭借其国际委员会的身份和流利的日语,艰难地说服了日军当局,获得了一张极其珍贵的通行证(特别通行许可证)。这张薄纸片是唯一的希望。
拿到通行证后,最紧张的工作开始了。在安全区一间门窗紧闭的昏暗房间里,费奇和马吉等人开始了极其危险的“手术”。他们将四盘珍贵的电影胶片从金属片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
为了便于隐藏和减少体积,他们忍痛将长长的胶片剪断成较短的片段。接着,费奇脱下自己那件厚实的粗呢大衣,用针线一针一针地将这些承载着南京血泪的胶片片段,仔细地缝进大衣衬里与内衬之间的夹层中。
每一针都缝得异常紧密,确保胶片不会滑动发出声响,也尽量抚平外部可能出现的凸起。空气仿佛凝固,缝制过程中的每一秒都漫长无比,窗外任何异常的声响都让他们心惊肉跳。
出发的日子到了。费奇穿上这件沉重而致命的大衣,外表强作镇定。他唯一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日军的军用列车。
车厢里挤满了全副武装、神情傲慢的日本士兵。费奇找到角落的位置坐下,将大衣紧紧裹在身上。列车在焦土上缓缓行驶,每一次日军的盘查、每一次士兵投来的审视目光,都让费奇的心提到嗓子眼。
他努力保持呼吸平稳,避免任何多余的动作,内心不断祈祷。大衣内层的胶片仿佛有千斤重,又像燃烧的火焰。
他深知,哪怕一个士兵的好奇心,一次随意的搜身,都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不仅胶片会被销毁,他自己也性命难保。这段通往上海的旅程,成为他人生中最漫长、最煎熬的数小时。
当列车终于驶入相对安全的上海租界,费奇如释重负,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片刻不敢耽搁,立即带着胶片直奔上海柯达公司。
![]()
上海租界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专业的技师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胶片冲洗出来。为了避免孤本被毁或拦截,确保真相能最大范围传播,他们制作了四份拷贝。
这是一次精心的国际接力:一份拷贝被送往当时与日本关系微妙的德国;一份送往英国;最为重要的两份拷贝,则通过极为可靠的外交邮袋(不受检查),寄往了美国。
不久之后,1938年初,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生活》(Life) 和《时代》(Time)周刊,以巨大的版面刊登了这些来自地狱的影像截图,并配以详实的文字报道。
画面中展现的日军暴行是如此野蛮、系统且令人发指,彻底颠覆了外界对这场战争的认知。这些报道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全球范围的巨大震惊、愤怒与强烈谴责。
世界舆论哗然,多国政府向日本提出了严正抗议。虽然这未能立即改变战争的进程,但强大的国际压力迫使日本当局有所忌惮。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南京暴行被如此清晰、无可辩驳地曝光于世,日军在后续攻占武汉、长沙等中国其他主要城市时,其行为才被迫有所收敛,避免了另一场同等规模的“南京式”惨剧。
在完成了南京的使命后,马吉牧师继续他虔诚的传教与服务工作。他始终记得那段在南京的黑暗岁月,那些被他镜头记录下的面孔。1953年,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因心脏病安详离世。据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偶尔会在布道时陷入沉默,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又看到了金陵城下那些不屈的灵魂。
乔治•费奇,这位勇敢的实干家在战后依然活跃在国际救济和发展领域,致力于帮助战后重建。1961年,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家中平静辞世。那件曾藏匿过历史真相、承载过千钧重担的粗呢大衣,作为那段非凡岁月的见证,被家人精心保存了下来。
在南京城最黑暗的时刻,是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按下的快门,捕捉了恶魔的罪证;是乔治•费奇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将这份沉重的真相缝进大衣,穿越封锁线,让世界睁开了眼睛。他们的行动,是人类良知在至暗时刻迸发出的不屈光芒,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