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官宣新代言人时,粉丝的狂欢与市场的期待往往同时涌来。但近年来,从顶流明星塌房导致品牌连夜解约,到艺人负面新闻曝光引发产品滞销,一次次教训都在证明:对品牌而言,艺人的道德品质从来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品牌选择艺人做宣传,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绑定。消费者看到艺人与品牌同框时,不仅会关注产品本身,更会将对艺人的认知投射到品牌身上。一个德艺双馨的艺人,能为品牌注入信任与好感——就像老戏骨们代言的国货,观众会觉得“这人靠谱,产品肯定差不了”;而当艺人因偷税漏税、违背公序良俗等问题翻车时,品牌必然会被拖入信任危机,多年积累的口碑可能一夜崩塌。这种代价,远非短期流量带来的收益所能弥补。
更值得警惕的是,品牌对艺人道德失察的纵容,可能变成对不良价值观的间接背书。比如,若品牌选择了私生活混乱、漠视规则的艺人,传递给公众的信号可能是“只要有名气,品行不重要”。这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尤为深远,也与社会倡导的诚信、责任等价值取向背道而驰。真正有担当的品牌,绝不会为了追逐流量而放弃对正向价值的坚守。
当然,判断艺人的道德品质并非易事,这需要品牌建立更严格的筛选机制:不仅要看表面的人设与热度,更要追溯其过往言行、社会评价,甚至关注其在公共事件中的立场与担当。与其在艺人塌房后匆忙切割,不如在合作之初就擦亮眼睛——毕竟,流量可以带来一时的热度,而正直的品格才能支撑品牌长久的生命力。
品牌是社会的一份子,其选择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关乎社会责任。当每个品牌都将道德品质置于流量之上时,才能形成“以德为先”的良性循环,既守护自身的口碑,也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