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亚丽 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分社副总监
本文约5000字,预计一盏茶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从纸质出版物到国民科普IP,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上少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已走过60多个年头。其间,围绕该品牌,上少社构建起覆盖不同年龄段儿童,涵盖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微视频、动漫、科技活动等多种形态的科普产品体系;同时不断拓展自身边界,举办主题展览、进行授权合作和跨界联合开发,走出一条扎实的IP探索之路。
AI时代,“十万个为什么”开启新一轮进化——构建“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科普知识开放平台”,打造垂直科普领域的专业中文大模型;建设“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平台”,利用生成式AI技术提供即时问答服务……以新形态继续陪伴在孩子身边。
今年7月,我们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参加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LEC全球IP授权展。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展,而更像是一次“亮相”——把这个已经走过60多年的老朋友,以全新姿态介绍给未来。
除了大家熟悉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图书和期刊,我们还带来了智能问答产品,还有很多人没想到的合作:我们现场和阿里云、炯为智能科技、云希谷科技、窗宇画廊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踏进AI应用和XR(扩展现实)领域。
说实话,这一步我们其实想了挺久。因为“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是从图书起家,但它的内核从来都不只是“出版物”——它是一个鼓励孩子提问、陪他们寻找答案的伙伴。技术在变,媒介在变,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变,我们觉得,是时候让“为什么”走出纸页,走进新的空间了。
上少社1960年的编辑部启动“十万个为什么”这个选题的时候,大概谁都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它会以一种“可以和AI聊天、能在XR里互动”的方式出现在孩子面前。但这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魅力所在——它一直在变,但从没偏离“好奇心”这个起点。
![]()
上少社与阿里云、炯为智能科技、云希谷科技、窗宇画廊签署合作协议
科学启蒙的时代召唤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普出版是这样一幅景象:面向工人的实用技术书籍很多,少儿科普读物却非常匮乏。上少社在调研中发现,市面科普读物大多采用“填鸭式”教科书语言,孩子们读不懂,也不爱看。
编辑曹燕芳被女儿追问“鸭子为什么游泳”的经历,触发了团队灵感:有没有可能出一本书,专门来回答孩子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恰逢当时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于是上少社决定:以儿童真实问题为锚点,打造能被少年儿童喜爱的科普作品。
经过数年收集问题、撰写稿件、编辑审校,上少社终于在1961年6月至1962年,出版了8册成体系的少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这是第一次有一套书直面读者,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揭示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十万个为什么》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读者的欢迎,销量空前,供不应求。
《十万个为什么》风靡全国后,上少社收到了更多孩子提的更多问题。面对读者的需求,上少社也积极回应,并邀请了更多科学家参与到《十万个为什么》后续作品的编辑审稿工作中: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钱崇澍、苏步青等大科学家都加入了队伍。
由此催生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由于大部分版本保持了第一版的经典设计,不夸张地说,黑色封面、黑白印刷的小开本《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读者的共同记忆。
![]()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至第五版封面)
仿冒危机与品牌重生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孩子们因好奇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大家渴望《十万个为什么》能来解答,但这同时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仿冒作品。
上少社在2013年出版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这套18卷本科普书由9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科学家及科普作家联合编纂,依然采用了经典的“提问型”编纂方式,并且与时俱进,配套开发了“青少年科学素养分级评估系统”。
![]()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封面(2013年出版)
但是,鱼龙混杂的仿冒作品,不仅模糊了市场对上少社拥有“十万个为什么”知识产权的认知,更损害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声誉。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对“十万个为什么”的印象大多是“杂乱”“品质参差不齐”。
上少社看到这一乱象,决定注册“十万个为什么”商标,用法律的力量来打击市面上的仿冒图书,在“十万个为什么”品牌下确保图书质量,守护几代人的共同记忆,避免粗制滥造的作品扼杀中国少年儿童的好奇心。
2017年,上少社正式取得“十万个为什么”商标注册证。之后,又经过艰难的维权官司,清除了市面上大部分粗制滥造的仿冒作品,捍卫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品牌形象与声誉。
![]()
“十万个为什么”品牌标识
除了维权,上少社打造“十万个为什么”品牌的另一举措,来源于第六版总主编韩启德的建议:突破《十万个为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仅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单一模式,打造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品牌的科普产业链,为中国青少年科普事业探索新路。
基于此目标,围绕“十万个为什么”核心品牌,我们逐步构建起覆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普产品体系,涵盖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微视频、动漫、科技活动等多种形态。
![]()
“十万个为什么”品牌下部分图书
![]()
“十万个为什么”品牌下4种期刊
从图书到IP的跃迁
在新时代的出版与传播语境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让“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继续发挥价值?如何将其影响力延展到更多领域,陪伴更多孩子以好奇之心认识世界?这些思考,促使我们迈出了“从图书到IP”的探索之路。
为了推动品牌的系统化发展,上少社专门成立了“十万个为什么”分社,整合社内外资源,聚焦IP开发与运营。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了专门的IP运营团队,全面负责授权合作、跨界开发与内容延展,围绕“好奇心”这一核心价值,构建更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与用户场景。
在IP化运营过程中,“十万个为什么”积极拓展内容边界,通过与各类合作方的共创,取得了多项跨界融合成果。
首先是主题展览与线下体验。2021年,“十万个为什么”首次以“科学+艺术”的形式亮相上海新天地,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并随后开启全国巡展,为大众科普提供了全新体验方式。
![]()
十万个为什么“好奇问宇宙”科学艺术展
其次是教育活动与课程开发。策划“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学考察报告大赛,鼓励青少年走出课堂,用观察与思考发现科学之美;围绕《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开发绘本阅读课,面向3—7岁儿童,将科学知识融入故事阅读与艺术启发中;以《发现植物》《课本上的植物园》等图书为基础,开发自然教育研学课程,支持学校与家庭开展户外科学教育;围绕“十万个为什么”主题,开发多个探究型研学项目,落地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南京红山动物园、常州中华恐龙园等地;联合宁波市政府与开元投资,打造全国首个“十万个为什么”儿童主题游乐园及研学营地,为IP体验提供实体空间;与上海市长宁区合作,升级改造上海华山儿童公园,将其建设为“十万个为什么”儿童主题公园,打造“公园+科普”的公共空间新样态。
![]()
“十万个为什么” 教育活动与课程活动部分图集
最后是品牌授权与联合开发。一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授权合作,如授权舒适达发起“爱牙的十万个为什么”活动;授权喜马拉雅打造“少儿科普剧”;授权知乎策划《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授权理想汽车、科大讯飞学习机、上海国际花展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另一方面进行跨界联合开发,例如联合宁波美乐童年玩具公司,开发“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拼图玩具。
![]()
“十万个为什么” 品牌授权与联合开发部分图集
未来,“十万个为什么”还将持续拓展在快消品、户外装备、新式茶饮、内容平台、儿童食品、交通载具、便利店、智能科技等领域的IP授权合作,构建更加多元的商业合作矩阵,实现品牌影响力的跨界延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IP形象的传播,我们还设计了专属IP形象——小熊猫“问问”。作为“十万个为什么”好奇心的化身,它于2024年11月28日,在《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大会上正式亮相,成为品牌对外交流的新代表,也为未来的品牌传播与衍生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大会现场
AI时代的智焕新生
2022年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瞬间将人工智能推到每个人面前。没等人们缓过神来——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也火速上线!没过几个月,字节的“豆包”也来了,一个App就能写文案、画图、查资料;2025年,深度求索(DeepSeek)再次一鸣惊人……
全世界都意识到,我们正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新临界点。这些大模型首先颠覆的是“知识权威”逻辑。在这个人人都能即时获得信息的时代,静态的答案正在退场。作为一个从1961年诞生的国民科普IP,“十万个为什么”自然也被卷入这一巨变中。
当一个孩子对着智能音箱、手表或手机问出“为什么我长得不像爸爸?”“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时,我们问自己:这类“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还需要我们来回答吗?
在AI可以迅速检索并回答海量问题的当下,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打造“十万个为什么”?
思考过后,我们的答案是:仍然需要,但方式必须改变。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AI时代,提问的门槛变低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反而更稀缺了。
一个孩子能不能提出一个比ChatGPT更深刻的问题?能不能对AI给出的答案提出质疑?能不能建立自己的思考链条?——这,才是我们今天要为下一代构建的底层能力。
因此,我们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新一轮进化——内容智能化和场景化。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十万个为什么》真正进入智能生态系统。我们整合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权威科普数据,构建“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科普知识开放平台”,打造垂直科普领域的专业中文大模型,实现从“出版产品”向“基础资源库”转型;同时建设“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平台”,利用生成式AI技术提供即时问答服务。
与炯为智能合作推出的“问问”机器人,是这个理念的延伸。孩子可以与“问问”对话、探讨、甚至一起探索日常问题。在这套体系中,孩子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提问者、学习者。
![]()
十万个为什么“问问”机器人
云希谷科技计划在其“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闹钟产品中集成智能问答平台,以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方式解答儿童的科普疑问。
![]()
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闹钟
我们还将与阿里云合作探索“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平台的应用场景,尝试将其嵌入儿童手表、音箱、机器人等终端产品中。
我们不希望AI取代大脑,而是希望它成为激发孩子思考的“陪伴者”。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强大的教育工具,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问题本身。
我们还和窗宇画廊合作,将“十万个为什么”的优质科普内容转化为适配头戴式XR设备的沉浸式虚拟画廊体验,同时开发大型沉浸式互动展览IP矩阵,将内容场景化,让知识成为可以进入的沉浸式空间。
与窗宇画廊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看不见的系列:食物的旅程》XR展览,让孩子戴上设备,“走进”自己的身体,从口腔一路进入胃、小肠、大肠、血液系统,亲眼看到蛋白质是怎么被吸收的、免疫细胞如何与病毒作战。
![]()
《看不见的系列:食物的旅程》XR展预览图
孩子不再只是“读懂”知识,而是“经历”知识。这是“十万个为什么”IP真正的机会所在——用“内容的深度+空间的构造”,让孩子的感官与知识发生真实连接。
接下来,我们会将这套沉浸式系统扩展至地球科学、物理探索、微观生命等多个领域,为“十万个为什么”打造一个“能进入的知识世界”。
我们不再仅仅定义自己为出版人,而是儿童科学认知体验的设计者。我们不追求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而是相信真正的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上少社的核心IP之一, 已经陪伴读者们走过60多个年头,这期间也为我们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出版底蕴。面向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以这片坚实的出版土壤为基础,成立一家专门的分公司。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十万个为什么”品牌能从目前分社的传统出版主业中自然延伸、长出新枝,在几个关键方向获得更大的灵活度、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一是拓展教育和研学业务;二是致力于打造和开发以“十万个为什么”IP为核心的主题场馆、乐园等空间;三是升级垂直科普领域专业中文大模型和生成式AI科普知识开放平台等智能服务。
“十万个为什么”从来不只是一本书的名字,而是一个时代的共识:孩子是拥有完整思维、好奇心与提问能力的,他们的问题值得被认真回答。今天的孩子变了,知识的传播媒介和形式变了,但这个出发点没有变。所以,“十万个为什么”从未离开,只是它换了样子,继续陪在孩子身边。
*本文图片由上少社提供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