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媒8月15日报道,1968年,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的行为研究员约翰·B·卡尔霍恩博士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该研究或许为人类的未来敲响了令人不寒而栗的警钟。
这项名为“宇宙25号”(Universe 25)的实验,官方正式名称为“小鼠死亡抑制环境”。实验中,小鼠被置于一个边长1.37米的封闭且无捕食者的栖息地内,这里食物、水、筑巢材料充足,还有气候控制系统。该空间设有256个通过网状隧道相连的巢箱,看似是小鼠的理想天堂,然而,实验中所发生的一切却暗示了人类可能走向灭绝的道路。
“宇宙25号”实验最初仅有8只健康的小白鼠,4雄4雌。大约三个半月后,第一批幼崽诞生。此后,小鼠数量每55天就翻一番。
到大约第19个月时,小鼠数量达到峰值,约为2200只。尽管该环境最多可容纳3800至4000只小鼠,但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繁殖速度开始放缓。
随着过度拥挤,社会结构开始崩溃。无法取得支配地位的年轻雄性“边缘鼠”聚集在围栏中央,时常发生激烈打斗。占主导地位的雄性小鼠无法再保护雌性,而雌性小鼠则忽视或攻击自己的幼崽。雌性小鼠在幼崽断奶前就弃之不顾,有些甚至对自己的幼崽表现出攻击性。
异常行为愈发严重:雌性小鼠开始自我孤立,而某些雄性小鼠则被称为“漂亮鼠”,它们整日忙着梳理毛发、进食和睡觉,却回避交配或社交活动。卡尔霍恩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行为沉沦”,即在极端拥挤的情况下,社会行为彻底崩溃。
随着社会病态加剧,实验开始约600天后,小鼠停止了繁殖,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走向灭绝。到20世纪70年代初,“宇宙25号”中的所有小鼠均已死亡。
(原文标题:Human Extinction Could Be Imminent, Mouse Experiment Suggest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