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尾盘,央行公布了7月金融数据,其中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增长3893亿元,然而这一数据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4100亿元。消息一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新增社融作为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指标,其不及预期的表现,无疑给市场传递了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信号。
与往年同期不同,今年7月政府债超预期维持高速净发行节奏,社融口径下的新增政府债规模达到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成为新增社融的重要拉动分项。但从基数效应角度考虑,2024年8月政府债开始进入发行密集期,8-9月新增政府债规模分别为16177亿元、15357亿元,而2025年8-9月政府债预期净融资规模约为14700亿元、114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两个月,新增政府债对社融的支撑作用可能会减弱,甚至成为拖累分项。除政府债外,企业债券对新增社融也有一定拉动,7月新增企业债净融资规模为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其中信用债范畴的科创债净融资规模达到1788亿。不过,实体经济的新增贷款规模却大幅降至-4263亿元,继续刷新数据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水平;同时表外票据也降至-1639亿元。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口径)为-500亿元,同比下滑3100亿元,也是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转负。这一情况并非完全源于季初银行发力退坡,实际需求也较为疲软。对比金融口径与实际经济口径的新增信贷数据,二者差值再度扩大至3763亿元,反映新增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较高。而且,7月新增表内票据规模达到8711亿元,创下2007年该分项数据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从侧面说明银行在信贷投放端已付出较大努力,但实体经济的信贷吸纳能力不足。
企业融资需求方面重回收缩区间。7月新增企业贷款600亿元,但绝大部分数据贡献或来自票据贴现,新增企业短贷为-550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中长贷规模为-2600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同时自2016年8月以来首度转负。倘若观察贷款、债券、非标、股权、票据这五因素变量,7月企业新增综合融资需求为2229亿元,同比依然少增582亿元。
七月新增社融不及预期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经济在复苏进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政府或许会根据这些情况,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过精准施策来刺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增强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实现更稳健的增长。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而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以及经济数据的后续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做出合理的投资与经营决策。
(本文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