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照相馆》的热映,有一个镜头虽然一闪而过,只出现了0.5秒,却让历史学者瞬间气得坐直了身体,不少观众气愤得攥紧了拳头。那就是在电影画面中,一个侵华日军手中拿着一把刀, 使劲从南京明代城墙上撬下一块砖石,缺口处的斑驳痕迹,瞬间撕裂了历史的伪装——这不仅是电影情节,更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中国文物的铁证!
![]()
这0.5秒的镜头可不是瞎编的情节,却是有真实历史依据的。当时日本士兵从南京明代城墙上撬下砖,运到日本就是为了修建“八纮一宇” 塔(现称“和平之塔”)
日军为何盯上南京城墙石?
“八纮一宇” 塔(现称“和平之塔”)乃是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侵略象征建筑物之一。该塔在二战1940年11月建成,正处在日本对外战争和军国主义扩张的顶峰时期。表面上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神武天皇诞辰 2600 年,实质却是日本政府将侵略野心神圣化的政治工程。
“八纮一宇” 塔名来源于中国古籍《列子・汤问》,“八纮”的意思是天地之间、四面八方的广阔空间,“一宇”就是强调宇宙的统一性、整体性。所以,“八纮一宇”乃是古人对天地万物和谐统一,意思就是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与战争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二战时候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列子・汤问》的“八纮一宇”却邪恶歪曲为“以天皇为核心,征服世界八方,使所有土地都统一于天皇的统治之下”,自然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建立“大东亚共同圈”的理论工具,这乃是对中国古籍原意的篡改和滥用,是为侵略行径制造舆论、混淆是非的卑劣手段。
![]()
“八纮一宇”塔建设的缘由
二战日本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时候,以“八纮一宇”为名义修建塔,目的是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带来国运。
在1937 年,相川胜六被任命为日本宫崎县知事,正值日本神话开国之祖—第一任神武天皇即位 2600 周年。相川认为据《日本书纪》记载,神武天皇曾用 “掩八纮而为宇” 来概括自己的建国理想,神武天皇建国的“远大精神”,应被扩展到东亚甚至世界,而这种精神需要用某种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于是就提议建造“八纮一宇塔”。
这个建议很快获得日本军部的批准。当时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就要求日军每个军或者每个师团,日军从中国、朝鲜半岛等占领区掠夺具有历史意义的石材作为“八纮一宇”塔的塔基。
各地的日军就遵从命令,把在侵略地抢来的具有文物价值的石材,当成 “战利品” 往日本国内送。
![]()
1939 年,板垣征四郎担任侵华日军 “中国派遣军” 总参谋长,总司令部就设在南京,从中国掠夺珍贵石材的事儿,大多就是在这个时候干的 。
于是,被日军占领的中国的万里长城的墙砖、泰山、庐山等名山的石碑、武汉黄鹤楼、南京明故宫、明孝陵、上海市政府大楼弓门上的浮雕花岗石等地的石头,都当作战利品用在塔基建设。除了中国战场之外,还有朝鲜半岛以及日本东亚战场有价值的石头都运送到日本宫崎县。
“八纮一宇”塔的建成
在1940 年 7 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将“八纮一宇”定为日本的国家基本方针,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披上 “正义” 外衣的口号。在这个“八纮一宇”方针下,把日军从东亚侵略战场上掠夺的石材,建造为“八纮一宇”塔。
1940年11月,日军从东亚侵略战场掠夺的石头,融合建设了“八纮一宇”塔。塔高 36.7 米,塔基共有 372 块石头,其中 1 块掠自库页岛,123 块来自朝鲜,来自中国的有 238 块,占比约 64%,有 4 块就来自南京。还有一些是日本侨民捐献的来自加拿大、秘鲁、新加坡、菲律宾的石头。
![]()
在日本军国主义份子看来,这一座塔不仅彰显侵略 “成果”,更能达到威慑被侵略国家的罪恶目的,更能为军国主义带来国运。
“八纮一宇”塔象征皇权的石头
在“八纮一宇”塔的石材中,在塔身正面前的基座上,有一块刻着麒麟浮雕的石头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块石头长度和宽度为45x30cm,上面刻着 “南京日本居留民会” 的字样。乃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一年多后,被掠夺到日本去的。
麒麟浮雕石是一个麒麟浮雕,在麒麟下面,还刻着一朵莲花。只要懂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麒麟是中国皇家常用的神兽形象,彰显皇权。专家由此判断,这块石材很可能来自南京明故宫,被日军掠夺后由于皇家的象征意义,被用来放置在“八纮一宇”的塔身正面的基座上,不仅是美观,更是彰显日本天皇的皇权。
![]()
除了塔基的麒麟浮雕石,根据日本《大阪每日新闻》1940 年的报道,侵华日军某部奉命从泰山山顶凿取封禅石,作为 天皇“皇威远播” 的象征。要知道,泰山作为中国 “五岳之首”。因此,泰山山顶的石材被日军视为 “镇压中华龙脉” 的精神工具,由专门部队执行掠夺行动。
掠夺泰山山顶石头的日本部队,在石材表面刻下部队番号(如 “水野部队”)以彰显自己的 “战功”。现在,泰山山顶的石头,也在“八纮一宇”塔的塔基上,经石材专家鉴定为泰山玉皇顶附近的花岗岩,与当地地质特征完全吻合。这些石材尺寸约为 30×40 厘米,表面留有明显的凿痕。
当“八纮一宇”塔于1940年建成的,日本军部大肆宣扬它是日本精神的象征,声称这一座塔能“凝聚大和魂,镇守国运”。为此,日本军部在新闻媒体上大肆宣扬,还举行了盛大的成典礼,东京广播电台向全国直播,宣称这座塔将保佑日本“战无不胜”。
![]()
“八纮一宇”塔的建设,却终止了日军的侵略野心
但这一座偷来的“国运”塔,真的能令日军侵略野心膨胀吗?在“八纮一宇”塔建设一个月后,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虽然日本偷袭珍珠港获得了短暂的胜利,使日本民众沉浸在“神塔护国”的狂热之中,可是没想到日本军部这一场豪赌,最终令日本坠入了深渊,走向了二战的失败,失去了明治维新后对东亚侵略和扩张的朝鲜、台湾和中国沦陷区的领土。
“八纮一宇”塔建设的一个月后,也就是1942年中途岛海战日军惨败,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走上了穷途末路。最后,1945年8月6日和8 月9日,美国在日本重要城市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爆炸,直接迫使无条件日本投降、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彻底结束。
![]()
从“八纮一宇”到“和平之塔”:日本如何篡改历史?
最令人讽刺的是,这座号称象征大东亚共同圈和“保佑日本军国主义国运”的塔,连自身都难保。在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后,由于“八纮一宇” 这种军国主义用语,违背了《波茨坦公告》,被盟军全面禁止,盟军也下令日本拆除。
按道理来说,日本也应该把这塔拆了,把抢来的石材还给原来国家。可是,当时日本宫崎县得知事,只是用水泥把 “八纮一宇” 四个字涂掉,把武士像拿了下来,铲除了塔身上的军国主义铭文。这一座塔,在盟军的建议下,又改名为“和平之塔”继续存在,日军抢劫的石头依然在原地。
后来,1964 年东京举办奥运会,这座“和平之塔”居然还被当成了圣火传递的起点。1965 年,宫崎县又把 “八纮一宇” 四个字和武士像又重新回塔上了。现在,这座塔所在的地方,被叫做和平台公园,供游客参观,完全是彰显日本侵华战争的成果,美化侵略历史。
![]()
中国民间的“讨石”运动:追回文物的正义之举
当我国民间获知“八纮一宇”塔有南京明故宫的麒麟浮雕、南京的中山陵、紫金山和东水的石块之后,不少民间人士也发起了向日本“讨石”的运动。如2015 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率领一行人去日本有关政府 “讨石”,要求日本把属于南京的石材文物归还。
吴先斌先生回答,当走进宫崎县的和平公园,来到 “八纮一宇” 塔,第一眼就看到塔正面的基座上,就是最出名、最显眼的麒麟石。当时,他目睹麒麟石的浮雕“麒麟” 头部虽然碎了,左侧刻着的 “南京” 两个字却是清清楚楚的。
吴先斌看着文物麒麟石,想着这可是自己家中国珍贵的石头和文物呀,可是却在异国他乡被毁,心理自然非常难受。于是,他亲自低身抚摸着麒麟石,表达自己的爱惜之情。
![]()
之后,吴先斌以南京市民和学者的身份,向宫崎县知事的全权代表森山福一,递交了《致日本宫崎县知事的公开信》,要求日方归还南京石材给中方,并附上日军掠夺的历史照片、建筑残片等物证。
这一启中国学者“讨石”的事件,被《读卖新闻》《朝日新闻》《西日本新闻》,还有宫崎电视台等好多日本媒体都报道了。日本宫崎县官方虽然承认的确来自于南京,但以“历史久远、需研究” 为由推诿,并强调该塔已更名为 “和平之塔”,成为旅游景点,要求维持现状为理由,拒绝归还。
吴先斌团队却认为,依据《波茨坦公告》第 11 条(日本需归还一切掠夺物资)和《海牙公约》关于保护文化财产的条款,即使时效已过,日本仍有道德义务归还文物。
虽然吴先斌团队讨石失败,但中国民间继续发起向日本讨石归还文物的活动。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持续收集证据,并与日本反战团体(如 “和平之塔” 史实考察会)合作,通过展览、学术研究等方式揭露日本掠夺文物的历史真相。2022 年,该馆官网发布《还我南京古石》专题,详细记录了石材的形制、掠夺时间及追索过程。
![]()
但令人悲哀,这些事儿没结果,“八纮一塔”掠夺的中国石材依然存在在塔基。尤其是南京明故宫显眼的麒麟石,由于长期被游客抚摸,腹部已发亮,头部因磨损难以辨认原貌,可谓是对中国文物极大损害。
结语
所以,电影《南京照相馆》这 0.5 秒的镜头,不仅是历史的回放,更是对现实当下的提醒:被掠夺的石头未归,历史记忆就不能褪色。
我们需要讨回的不仅是一块砖石,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尊严。我们铭记历史过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和民族复兴能够真正扎根。读者们你如何看待日本拒绝归还侵华战争掠夺中国文物的行为?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