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绿满北疆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为能源央企,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始终积极践行“两山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植于企业发展血脉之中,坚定不移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科学路径,持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深挖金山银山“价值”,不断做大增量、逐步优化存量,发展传统产业,丰富创新业态,加快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于祖国北疆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做强绿色引擎,炼就风光生金的能力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征程中,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深刻认识到,开发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不仅是能源结构优化的核心路径,更是将大自然赋予的“绿色财富”直接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的直接途径。

在祖国北疆广袤的土地上,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的新能源事业讲述了一段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奋进故事。从2012年起步时仅有的46.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到如今833万千瓦的规模,十三年间新能源装机占比跃升至近50%。2025年,清洁能源预计完成发电量181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5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48万吨,相当于种植了超过6200万棵成年树木所实现的减碳效果,实现了绿色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

这份跨越式发展的成绩单上,“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建设尤为耀眼。公司全力以赴推进乌兰察布120万千瓦、通辽100万千瓦、锡盟50万千瓦、阿拉善40万千瓦等关键工程建设。这些项目如珍珠般散落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扎鲁特旗草原腹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以及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约89.34亿千瓦时清洁电力,节约标准煤282.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3.91万吨。伴随着这些大型基地项目的陆续全容量投产,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在2023年底突破700万千瓦,较前一年实现翻番,将绿色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更将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修复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多样化的“新能源+”模式: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以“骏马”为造型的世界最大光伏图形电站巍然屹立,在库布其沙漠治理区域达1.6万亩,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成为光伏治沙的典范;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建成全国最大的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高效利用8331.3亩曾经地形破碎、扬尘严重的排土场地,光伏板减少了水分蒸发,促进了板下生态恢复,实现了“发电+修复”双重效益;在通辽市,昔日的火电贮灰场通过铺设光伏板、覆土种草,如今植被恢复率达100%,苜蓿茵茵,蒿草摇曳,光伏场区已成为科尔沁草原南缘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

做深循环经济,闯出点石成金的新路子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新范式,巧妙地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让“绿水青山”变作真金白银。

这一实践有效解决了当地资源禀赋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课题。一方面,针对霍林河矿区储量丰富但品质受限、遇水易散、不便运输且存在自燃风险的劣质褐煤,公司建设了年消耗能力达1000万吨劣质褐煤的火电装机,不仅就近高效利用了资源,还将这些“环境负担”转化成了稳定可靠的电能,直接供给下游的电解铝生产,实现了资源的“点石成金”。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正在循环经济中发挥更大的降碳作用。炼铝耗电多、碳排放量大,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是发展低碳铝产业的关键。在距离国家电投北露天煤矿几十公里的地方,260多台风机和36万多块光伏板静静矗立,这里为霍林河循环经济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到2025年二季度,电解铝生产使用的绿电比例已达到26.7%。每年有30亿千瓦时的绿电用于铝业生产,占比近三成,减少了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新建的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为它装上了一套全新“绿色引擎”。它使用的绿电占比超80%,配套风力发电和储能系统直供铝厂,形成专属的稳定清洁电源。项目采用高效低耗电解槽,氟化物排放控制仅为国家标准五分之一。全面投产后,年减碳约120万吨,整个霍林河循环经济绿电比例将提至35%以上。

这种努力充分说明,“金山银山”源于对绿水青山的守护。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创造价值,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链条让草原的财富得以延续。经过多年发展,霍林河循环经济从设想变为现实,同时有力支撑了新能源的发展。从2012年起步到2025年,这里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05万千瓦,占专用电网容量的36.8%,每年输送绿电超过30亿千瓦时,满足了铝业近三成的用电需求,成为减排降碳的强大动力。

做实矿山复垦,扛起疮痍变绿茵的担当

踏入如今的霍林河矿区,湛蓝的天空下,排土场上沙棘果挂满枝头,红豆草与牧草生机勃勃,野花点缀其间,曾经的生态痛点已蜕变为工业旅游的生态亮点。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将生态保护与矿产开发摆在同等重要位置,遵循“开采必须修复”的原则,开展系统性治理。面对霍林河地区高寒干旱,无霜期只有3个月,冬天温度可低至零下37度,植被恢复极其困难的自然条件,公司迎难而上,采用“工程为辅、生物为主”的技术路线和“明渠暗窖、外排内蓄”的设计思路,打造“自维持、免维护”的近自然生态系统。这套“点石成绿”工程主要采取了六项措施:地形整理、供水保障、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灌溉系统。

到2024年底,公司在所属五座露天煤矿累计投入复垦资金18.87亿元,修复生态面积8.86万亩,播种牧草9.4万多亩,种植乔木14万棵、灌木1806万株。矿山排土场植被覆盖率从65%提高到90%,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达到95%,土壤肥力提升了1-2个等级。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公司兑现“采一方煤,留一片绿”承诺的生动答卷。

生态修复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惠及民生的“金山”。矿山复绿后,扬尘问题被有效控制:通过严格管理过掘作业,打造封闭式输煤和储煤仓,实现“储煤不见煤、运煤不露煤”,居民乐见蓝天白云重现。霍林郭勒市空气改善,户外活动不再担心风沙,生态景观如瞭望台、木栈道和醉蝶花园,将矿区变为工业旅游打卡地——北露天煤矿已成“工业游”始发站,吸引游客体验和谐共生。

更直接的福利,赋予周边牧民:公司无偿赠予披碱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作饲料,帮助牧民增收致富。草场绿了、牧户富了,牧民笑容就是生态修复工作的最好证明。

当风机叶片搅动北疆长风,当光伏矩阵如骏马奔腾于沙漠旷野,这些追风逐日的光影图景,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能源生产,它们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在“两山论”科学指引下,探索出的绿色财富转化新路径。站在新的起点,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将继续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国家电投力量!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张永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外网 incentive-icons
海外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
630348文章数 18077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