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ent没有连接」
很多人看不上聊天框,觉得这是一个做烂了的、过时的交互。
但我不一样,我是一个四川老乡。老乡的优点就是实用主义,不辩经,能用就行。
目前Agent产品的问题是,那些无限画布、白板、编辑器,交互方式太小众了。绝大部分用户只用得来一个输入框。我输入要求,你给我结果,这就够了。
这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决定了Agent的机会不属于那些想发明新交互的创业公司,而属于淘宝、微信这种本来就有输入框的成熟APP。
前端给用户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所有复杂的技术,什么拆解需求、调用记忆,都应该在后端完成。你可以在后端叠若干个agent,但用户只需要一个搜索框。
淘宝最近上线的AI搜索框就是这个意思。它的思路正确,但目前做得比较粗糙。
淘宝搜索界面可以切换到「AI万能搜」,提出问题,它会像所有带思维链的模型那样,生成长篇大论的回答。唯一的区别,是回答中的一些关键词,用RAG的方式挂上了商品链接。
比如我语音输入「我想买双鞋子,复古款的运动鞋,鞋底不要太高,整体简洁朴素一点。」
AI生成了一长串回答,我往下划5次屏幕才能翻完。重点推荐了三款运动鞋,点击每个小标题,就会浮现该小标题的搜索界面。每个小标题下方,还有「查看更多商品」,也是搜索界面。
这种做法没有为购物场景做任何优化,用户还是得读长长的回答,选择负担没怎么减少。
![]()
用AI来更精准匹配信息,这个思路是对的。淘宝AI搜索还能调取我的购物偏好,最后推荐的运动鞋确实是我喜欢的风格。
但是,淘宝AI生成的推荐结果太长了。
AI推荐结果太长,就失去了AI推荐的意义。面对海量的商品,用户需要的是精准推荐,不是更多信息。
问题的原因也不难猜。纠结。
继续传统方式,用户无限下滑双列的商品信息流;还是AI给一个简洁的回答,只推荐两三个结果?
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用户通过AI得到精准结果,直接下单,就不会再去刷信息流了。这直接冲击了目前的电商模式。
淘宝暂时纠结很正常。但超级框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
我越来越觉得,Agent是巨头的机会,不是创业公司的。
Agent的本质是组件,不是入口。独立的Agent产品,只能创造需求,解决不了用户已有的需求,留不住用户。
用户需要一个能更准确解决需求的超级框,而不需要若干独立的Agent工具。
说得更本质一点,Agent是一种技术理念,是大模型+Prompt和Function Calling。
而真正的平台级APP,提供的是关系,是连接。搜索引擎把你和信息连接起来,抖音把你和短视频信息流连接起来,微信把你和朋友的信息连接起来。
独立的Agent产品,只是工具,没有连接,它能给你交付一堆半成品4399小游戏,或者一个简陋版美图秀秀P图。但它没有把人和任何有价值且连续的东西连接起来。
当然,Vibe Coding社区就想做连接。他们的故事是,用户会用AI创作海量的前端作品,社区就成了这些作品的连接平台。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个需求。大模型拟合的前端作品远不如实拍的东北雨姐视频好看。
所以Agent产品讲不通平台级入口的故事。Agent是一个组件,价值在于整合进超级平台。
我最常用的AI产品是Toki,一个日程管理工具。可以发语音,也可以直接发约人的微信聊天截图,它自动识别、设置日程提醒。
但这明显是微信能干的事情。微信加上类似Toki的Agent,根据聊天信息自动设置日程提醒,根本不用跨APP。
夸克就是这个思路,专门训练了健康垂直模型。但用户的交互完全不变,只是输入医疗健康相关问题时,超级框自动调度垂直模型回答。
后端的技术架构再复杂,有多少个子Agent,都不关用户的事。用户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输入框,和一个更准确的结果。
独立Agent产品只有两条路,成为平台的一个子Agent,或者放弃平台幻想,做一个能挣钱的工具。
反而对于成熟的平台级APP,Agent才能带来更多想象力。
创业真是残酷啊
(本文配图由ChatGPT o3生成,Gemini 2.5 Pro辅助写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