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面对着地图上标注的“空白海域”,驶向了一片茫茫未知。这位“破局者”在他的航海日志中写道:“大海会给予那些敢于挑战它的人新的道路。”
在“黑天鹅”频飞的时代,每一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已不再是偶发性的“风浪”,而是来自市场与科技双重不确定性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之中,我们同样站在了时代的航海图前,那些被标注为“不确定性”的空白处,恰恰是破局者的新航路。
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哥伦布式的勇气与智慧,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要学会在风暴中航行。
![]()
亦如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吴冬梅所说,“在双重不确定性的‘夹击’下,企业面临的其实不是生存问题,而是一场全新的‘进化’。而我们始终相信,技术韧性与创新会引领我们走向进化。”
在破局者的前方,必定是充满挑战的新大陆。作为新航海时代的“破局者”,我们不仅要认知层面的重构,也需要技术层面的破局;不仅需要做出出海航道的选择,也需要一场彻底的工具革命。
01
认知重构
15世纪,当欧洲人仍坚信“地平说”时,哥伦布却提出向西航行可抵达东方的颠覆性构想。这场认知重构,不仅改写了世界地图,更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时代。
而今天的全球化似乎正遭遇挑战,吴冬梅引述了一个数据:“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半年内从 247 飙升至 1151 的历史峰值。”同时叠加地缘政治、科技变革等多重危机,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全新挑战。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错配,让企业同时承受需求萎缩与成本攀升的双重挤压。光伏、锂电池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与半导体、光刻胶等领域的进口依赖,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的迫切性。
面对这样的局面,被寄予厚望的AI技术似乎也成了一柄双刃剑,仅有25%的AI项目能实现预期回报,暴露出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深层矛盾。算力瓶颈、数据安全、组织惯性,这些“甜蜜的烦恼”恰恰说明,企业需要的其实是从顶层设计到业务模式的全链路创新。
这其实就是一次彻底的认知重构。
正如三一集团在给戴尔的回信中所说的:“要么进化,要么消亡”。而构建技术韧性,终会成为风暴中最稀缺的生存法则。“穷则变,变则通”,正是技术韧性的核心:它不是被动抵御风暴的盾牌,而是主动驾驭变化的舞步。
![]()
面对变革,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日本及中国市场部及全球客户项目总经理Karinne Brannigan指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应用、数据基础设施的革新,以及AI PC的普及这三大趋势正在重构这个时代。”
Karinne Brannigan展示了一份清晰的数据:87%的全球领导者认为AI将深刻改变行业格局,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98%。而当医疗、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数据预测与决策能力正被重构,AI已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业务转型的核心引擎。
与此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演进正成为应对数据洪流的关键。44%的全球企业将“AI数据就绪”列为首要任务,折射出对数据存储、处理与连接能力的迫切需求;而AI PC的崛起则让生产力革命回归终端:47%的企业计划在本地部署AI应用,这意味着更敏捷的创意协作与更高效的工作流。
Karinne Brannigan认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数据,它既是 AI 的燃料,也是创新的基石,将会驱动AI发展、催化创新、释放生产力。而戴尔所构建的正是从底层架构到终端设备的全链路赋能体系,帮助企业在数据与智能的共振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02
技术破局
当然,要让AI这一把“希望之火”燃烧得更旺,还需更为清晰的看清挑战来自于哪里,才有希望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走向破局。
而在困局与破局的辩证关系中,吴冬梅提出当下企业面临的五大挑战:供应链重构、出海合规、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精益运营和创新加速,正成为检验企业生命力的试金石。
其中,创新加速这一看似抽象的命题,恰恰暴露了最深刻的矛盾:企业对AI的期待与落地能力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实践鸿沟。
但危机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分水岭。如西门子在面对风险时没有选择保守防御,而是主动进攻,将风险管控转化为增长引擎,最终实现供应链效率提升30%,AI驱动生产效率增长50%。同样,《黑神话:悟空》在中国单机游戏的寒冬中崛起,在全球市场树立了中国游戏的标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都有相同的特质,能够把危机变成跳板,但他们的成功又绝非无迹可寻。其背后隐藏着同一套生存法则:创新韧性,包括包括技术韧性、人员韧性、运营韧性和商业韧性四个维度。
戴尔也提出四个破局主张:通过全球借力打通出海经脉,以架构革命扫清技术障碍,利用技术赎买释放创新现金流,数据破壁释放数据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可随时扩展、敏捷交付、并能驱动持续创新的数字底座,帮助客户在动荡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把不确定性转化为增长的新动能。”吴冬梅说。
破局之路上,戴尔并不是独行者。
![]()
三一集团首席信息官CIO许国强坦言,“外部的不确定性与内部的再造升级,对数智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三一集团也面临着AI 技术融合、数据安全与合规和数字化底座的韧性的三大挑战。”
面对挑战,三一集团坚持以“AI优先”为战略核心,在核心业务流程探索1300+AI 应用场景,上线 240+智能体,沉淀 500+案例,实现业务提质降本增效;数据安全方面,构建“一纲三政策”治理框架,设置7大控制域、29项控制项,兼顾创新与数据安全的平衡。
在数字化底座方面,“戴尔已在数字化底座建设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坚实支撑,其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稳定支撑着 ERP、PLM等核心业务系统运行,为三一全球统一技术架构的搭建奠定了硬件基础。” 许国强说。
![]()
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学研发副总裁陈方也通过视频表示,“真迈科技正积极推进业务出海,借助戴尔科技在全球的技术支持网络,广受认可的品牌影响力,稳定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构建了面向海外业务的产品阵列,为我们的产品顺利进入海外奠定了基础,未来希望与戴尔科技集团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03
航道选择
事实上,如真迈科技一类迈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并不在少数,“出海”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影响力的延伸,但出海又暗藏很多未知的“礁石”和风暴,这种时候航道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
国际战略专家、香港全球化中心创始人兼主席邱震海指出,2025年的全球商业版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重构,由复杂的地缘政治影响,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已从2014-2019年的“资本出海”转变为当前的“产业出海”。
而出海的本质已经变成了,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价值链的深度本地化。邱震海也提醒,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企业需要建立新型全球化能力。市场布局上要摒弃中心化思维,深耕新兴市场腹地。供应链建设上要追求“韧性”而非单纯的“效率”,需要通过多节点布局应对地缘风险。
常规性难题如合规风险、数据安全、文化差异需要体系化解决方案,而战略级挑战如关税波动、大国博弈则考验企业的宏观洞察力。而更为合理的选择就是在海外市场找到更懂全球化的合作伙伴,戴尔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刘凯指出,“戴尔有丰富的出海经验,过去5年,帮助1000多家国外企业走进中国;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到30多个国家,覆盖20多个重点行业,赋能头部中国企业海外建厂50多个。”
在合规方面,戴尔科技构建了全球合规的坚实基础。戴尔出海解决方案在中国研发生产,服务全球,并通过全球合法实体注册和本地化运营,确保业务完全遵循当地法律法规。
并且戴尔服务全球指挥中心,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6大全球指挥中心、87个技术支持站、1035个部件配送中心及6万名专业服务人员,戴尔科技还构建起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55种语言的立体服务网络,确保7×24小时快速响应。
中国出海企业选择戴尔,本质上是选择了一张通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04
工具革命
五百年前,航海家们用勇气改写了“世界尽头”的定义。今天,破局者正在将商业的“不确定性海域”转化为“新大陆”的坐标。
当然,仅仅有勇气还并不够,关键是通过数字化工具的革命,让航道更通畅。
![]()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陈洁指出,在数据爆炸与AI革命的双重驱动下,现代化架构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分水岭,41%的企业计划在2025年完成IT基础设施升级,以应对云支出激增、数据治理复杂化等挑战。
戴尔科技分布式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创新性地融合了超融合架构的简洁性与传统三层架构的灵活性,为企业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底座。其PowerEdge服务器、PowerScale存储等产品组合不仅提供卓越的计算密度和存储性能,更通过智能散热、液冷等技术实现高达72%的能效提升,在满足AI算力需求的同时显著降低碳足迹。
深联电路集团首席信息官CIO刘才林表示,“深刻感受到,戴尔在推动创新、提升应用效率和构建现代化数据中心方面的卓越能力。我们与戴尔的合作,不仅在技术层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在战略规划和实际落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戴尔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我们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
在AI的时代,戴尔也在努力赋能每一个个体,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客户端销售系统工程总监喻智娟说,“目前PC现状是,83%的用户看到了生成式AI带来的机会,但没办法使用,因为产品太旧了。”而根据IDC的预测,到2028年,98%的PC将是AI PC。这意味着未来3年,全球大部分的PC产品将会升级到AI PC。
那么为什么戴尔AI PC是用户的最佳选择呢?因为“戴尔提供最新、最全面的AI PC产品线,从笔记本到台式机,再到工作站产品。并且,戴尔AI PC通过算法优化,大幅度提升运算效率,AI模型运算速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也是最环保的AI PC。” 喻智娟说。
![]()
为了帮助用户简化选择“困难症”,戴尔今年还将所有产品进行重新组合:Dell,主要面向日常娱乐、学习和办公的用户;Dell Pro,专为需要专业级性能的用户打造,比如企业级环境下的使用需求;Dell Pro Max,适合对算力和扩展性有极高要求的高端专业用户。
打造“生产力+专业性”的平衡,一支是戴尔AI PC战略的精髓,也是推动生产力工具革命的底气。
而面对当下如此多的困局,戴尔作为“破局者”的底气更源于25财年,戴尔全球一万多名员工创造了956亿美元的收入,并且过去3年的研发投资高达82亿美元。特别是在AI方面,自Dell AI Factory推出以来,全球已经有超过3000家企业借助戴尔AI工厂推动AI计划加速落地,足以证明戴尔有能力将AI落地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这,就是戴尔作为“破局者”的底色,“在AI创新的道路上,戴尔科技始终与您并肩同行!” 吴冬梅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