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北京,清晨五点的潮白河畔,晨雾正在散去,鸟儿们争相用歌声唤醒这一天。太阳跃出地平线,给唐瑞的眼睫毛上镀上一层金边。满河滩的二月兰在晨露中摇曳生姿,露珠打湿了他的裤管,可是他顾不上这些。他的耳朵忙着辨认鸟的叫声,他的双手忙着举起“长枪”对准远处掠过的飞鸟,时而还要从裤兜里掏出封面印着鸟的小本子,用英文缩写记录下鸟的名字和数量。没错,唐瑞是北京众多观鸟大爷中的一员,是个来自英国诺福克郡的观鸟洋大爷。
唐瑞对鸟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他4岁的时候。英格兰乡村厨房的窗前,结霜的苹果吸引来一群鸟儿争相啄食,他向父母询问这些鸟的名字,父母亲也不知道,却送给了他一本鸟类图鉴,从此,一扇自然之门为他打开了。他家不远处就是一个海岸自然保护区——灰海豹在沙滩产仔,珍稀蝰蛇游走石缝,迁徙季的鸟浪遮天蔽日。“鸟类是自然的使者,”唐瑞说,“它们随处可见,带你看见更大的世界。”
命运的转折在2009年降临。他因工作原因来到了中国。 “青海的藏羚羊,东北的原始森林…太多震撼让我无法离开。”这次与中国的相遇,竟成了他人生中最丰厚的馈赠:十多年间,他深入黄海湿地追踪候鸟,在青藏高原研究物种保护。在北京,这座城市更是不断刷新他的认知。“开始我没期待我在北京能看到的多少只鸟,但是当我开始探索北京时,我很快就意识到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竟然是观鸟的天堂,尤其是在迁徙季节。”
北京地区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中。在迁徙期间,大多数候鸟无法连续完成长距离的飞行,需要在中途停留,依赖一系列优质湿地进行休息和觅食,积聚充足能量以完成下一阶段旅程。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燕山与太行山交汇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和拒马河五大河流分布全域,森林、灌丛等六大生态系统分布全境。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北京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唐瑞开设了一个叫作“北京观鸟”(Birding Beijing)的网站,聚集了众多中外观鸟人,在网上分享观鸟的经验和故事。在北京观鸟网站上,他附上了中国观鸟会制作的《北京鸟类名录》,旨在最大限度帮助游客和居民,提升他们在北京观鸟和观察其他野生动物的体验。
“北京目前记录在案的鸟类500多种,迄今为止,我有幸见到了记录下448种,我希望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唐瑞娓娓道来他在北京最难忘的三次观鸟“奇遇”:英国大使馆草坪上惊鸿一现的欧洲树鹨,被他偶遇,那是这种鸟在北京出现的唯一一次记录;门头沟的寒冬,一只梦幻般的贺兰山红尾鸲突然落上沙棘枝头,羽色如烧灼的炭火;而房山爆发性出现的毛腿沙鸡群(Pallas's Sandgrouse),竟意外圆了他儿时在英国家乡未能实现的梦。“只要你走进大自然,自然永远给你惊喜。”的确如此,我们拍摄的第一天里,就见到了38种鸟类,以及蒙古兔、岩松鼠以及没记住名字的某种蛙类。
“走进大自然,你总是在学习新的东西,永远也不会厌倦。一旦人们了解了自然界中这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人们会爱上自然,就会想保护它。”唐瑞说。
来源:BRTV 新闻 中国梦365个故事
编辑:吴文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