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读到硕士,难道只能蹲图书馆?”
“身边人都劝我转行,说历史专业‘毕业即失业’?”
每年毕业季,类似的焦虑都会在历史学硕士群体里蔓延。
但真实情况是:有人靠历史科普视频年入百万,有人在国企做文史研究拿高薪,还有人把博物馆策展做成了 “网红项目”。
今天就用 6 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扒一扒历史学硕士的 “隐藏就业路”—— 从薪资到工作日常,从入行技巧到发展前景,看完你会发现,把 “冷门专业” 用对地方,反而能避开内卷,走出特色路。
一、历史学硕士的 “3 大核心能力”,其实很吃香
(一)别被 “冷门” 骗了!这些领域急需历史人才
很多人觉得历史学 “没用”,是没看到它的 “可迁移能力”。历史学硕士三年培养的 “史料筛选、逻辑分析、文字输出” 能力,在多个领域都是 “硬通货”。2024 年高校就业数据显示,历史学硕士的就业分布早已跳出 “教书” 范畴:
•文化文博领域(博物馆、档案馆):占比 28%,近年非遗保护、文物活化项目增多,人才缺口大;
•政企内容岗(编辑、策划、研究员):占比 25%,企业做品牌故事、政府编地方志都需要;
•教育领域(中小学 / 高校):占比 22%,除了传统教学,研学导师、历史科普等新岗位正在兴起;
•互联网 / 新媒体(内容创作、运营):占比 18%,历史类短视频、图书、课程需求爆发;
•继续深造 / 出国:占比 7%,读博后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稳定性强。
某 985 高校历史系教授直言:“现在缺的不是历史学硕士,是会把历史知识‘变现’的人。能把史料变成故事、把文物变成项目的人,在哪都抢手。”
(二)为什么有人觉得 “就业难”?问题出在这 2 点
不是专业冷门,是很多人陷入了 “2 个误区”:
•只盯 “对口铁饭碗”:非高校、博物馆不选,但这类岗位大多要求博士 + 论文,硕士竞争不过;
•拒绝 “跨界岗位”:觉得做编辑、策划 “浪费专业”,宁愿待业也不尝试,反而错失机会。
毕业生小林的经历很典型:“我一开始死磕中学教师编,考了两次都失败,后来去做历史图书编辑,发现不仅专业对口,月薪还比在编老师高 2000 元,现在还能和易中天、马未都这样的学者合作,比当老师视野宽多了。”
小林就业心得:“别把自己困在‘历史只能教书’的执念里,很多岗位需要的是‘会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背史料的人。找工作时多投‘擦边岗’,说不定就有惊喜。”
二、6 个真实就业案例:薪资、日常、前景全曝光
(一)方向 1:博物馆策展人 —— 把文物做成 “网红展”,月薪 8k 起
案例:王楠,某省级博物馆策展人(工作 3 年)
王楠硕士研究 “宋代文化”,现在负责博物馆的 “宋代生活展” 策划,月薪 8000 元(含绩效),有编制,年底奖金 2-3 万,还能免费参加文物修复培训、全国巡展。
她的 “爆火项目”:去年策划的 “宋代茶生活展”,用复原的宋代茶具做互动体验,搭配短视频宣传,单月接待游客超 10 万人次,还带动了博物馆文创销售。“最有成就感的是,有观众说‘原来历史不是死的,还能亲手摸、亲手体验’。”
薪资差异:小型地市级博物馆,新入职策展人月薪 5000-6000 元;国家级博物馆或热门城市(如西安、杭州),资深策展人月薪能到 1.2 万 - 1.5 万,还能接外部策展项目赚外快。
适合人群:喜欢文物、有审美、能沉下心做长期项目的人。
王楠就业心得:“想进博物馆别只等招聘公告,多去做志愿者!我读研时在博物馆做了 1 年志愿者,帮着整理文物资料,不仅积累了经验,还认识了现在的领导,招聘时直接获得了内推机会。”
(二)方向 2:历史图书编辑 —— 策划畅销书拿提成,年薪 15 万不是梦
案例:陈阳,某知名出版社历史编辑(工作 2 年)
陈阳硕士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现在主攻历史科普书策划,月薪 8000 元 + 提成,去年策划的《半小时看懂清朝》销量破 15 万册,单本提成拿了 6 万元,全年收入 14 万。
她的日常:“找作者约稿、改稿件(比如把学术语言改成通俗话)、盯封面设计,还要和短视频博主合作推广。上个月刚签下一位历史系教授,准备做一套‘青少年历史漫画’,市场反馈特别好。”
薪资差异:中小型出版社新人月薪 6000-7000 元,提成较少;大型出版集团有畅销书经验的编辑年薪可达 20 万 +,甚至能成为签约策划人,拿项目分成。
适合人群:爱读书、文字功底强、懂市场的人。
陈阳就业心得:“做历史编辑别只懂历史,还要懂读者!我会经常刷历史类短视频、看读者评论,知道大家喜欢‘有趣、有用、有共鸣’的内容,所以策划的书都尽量避开枯燥的学术论述,用故事和案例吸引读者。”
(三)方向 3:互联网历史博主 —— 拍短视频年入百万,时间自由
案例:李哲,某平台历史类博主(工作 4 年)
李哲硕士毕业后没找工作,专注做历史短视频,内容以 “趣味解读历史事件” 为主,比如 “杨贵妃真的胖吗?”“古代士兵怎么吃饭?”,现在粉丝 200 万,靠广告、带货、课程年入超百万。
他的 “出圈秘诀”:“不讲枯燥的时间线,而是把历史和现代生活结合。比如讲‘古代税收’,会对比现在的个税,观众容易有共鸣。上个月开的‘历史思维课’,报名人数超 5000 人,收入 30 万。”
薪资差异:新人博主前期没收入,粉丝 10 万后能接小广告,月入 5000-1 万;粉丝超 100 万的头部博主,年入百万很常见,还能出书、开线下讲座。
适合人群:会表达、有创意、能抗压的人(前期需要熬周期)。
李哲就业心得:“做历史博主别怕‘通俗’!很多人觉得讲历史要‘高大上’,其实普通人更爱听‘接地气’的内容。我刚开始做视频时,也试着讲学术观点,播放量特别低,后来改成‘用历史讲职场、讲生活’,播放量才涨起来。另外,前期一定要坚持,我前 6 个月粉丝都没破万,差点放弃,幸好咬牙熬过来了。”
(四)方向 4:国企文史研究员 —— 整理企业史拿高薪,稳定轻松
案例:张敏,某央企企业文化部研究员(工作 5 年)
张敏入职某能源央企,负责整理企业发展史、编写厂志,月薪 1.2 万元,有五险一金、补充医疗,年底奖金 5 万 +,工作朝九晚五,几乎不加班。
她的核心工作:“采访退休老员工,收集老照片、老文件,还要策划企业博物馆。去年企业成立 70 周年,我牵头做的‘企业历史展’,不仅员工喜欢,还成了当地的工业旅游打卡点。”
薪资差异:中型企业新人月薪 7000-8000 元;超大型央企(如国家电网、中石油),资深研究员月薪 1.5 万 +,还能晋升主管,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年薪 25 万 +。
适合人群:求稳定、细心、喜欢整理资料的人。
张敏就业心得:“进国企做文史研究,要主动‘找活干’!别只等着领导安排任务,我刚入职时,只是负责整理文件,后来主动提议做‘企业历史故事集’,把老员工的经历写成短文,发到企业公众号上,很受员工欢迎,领导也看到了我的能力,后来重要项目都交给我牵头。”
(五)方向 5:中小学历史老师 —— 编制内有假期,适合求稳
案例:赵芳,某重点中学历史老师(工作 3 年)
赵芳通过教师编制考试进入重点中学,教高二历史,月薪 7000 元(含绩效),有编制、寒暑假,年底奖金 3 万,还能兼职做研学导师,额外收入 2-3 万 / 年。
她的教学特色:“不用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带学生做‘历史剧本杀’,比如让他们扮演‘商鞅变法’里的角色,理解变法内容。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兴趣都提升了,家长也很认可。”
薪资差异:三四线城市新老师月薪 4000-5000 元;一线城市重点中学(如深圳、上海),硕士入职年薪可达 20-30 万,但竞争激烈,需要名校背景 + 教学经验。
适合人群:喜欢孩子、耐心足、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人。
赵芳就业心得:“做历史老师别只会‘讲课’,还要会‘互动’!现在的学生不爱听单向灌输,我会把历史知识点变成‘游戏’‘辩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比如讲‘辛亥革命’时,让学生分成‘革命派’‘保皇派’辩论,他们不仅记得牢,还能主动查更多资料,教学效果特别好。”
(六)方向 6:政府地方志编辑 —— 编地方史有编制,社会地位高
案例:吴涛,某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科员(工作 6 年)
吴涛通过国考进入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纂《城市通史》《年度年鉴》,月薪 8000 元,有编制,工作压力小,还能参与地方文化保护项目。
他的成就感来源:“去年整理‘抗战时期的城市记忆’,采访了 20 多位老人,把他们的口述史整理成书籍,还被纳入当地的中小学课外读物。这种工作虽然慢,但很有意义。”
薪资差异:基层乡镇文化岗月薪 5000-6000 元;省级地方志办公室,资深编辑月薪 1 万 +,还能参与国家级历史文献项目,有科研补贴。
适合人群:耐得住性子、喜欢地方历史、追求稳定的人。
吴涛就业心得:“编地方志要‘接地气’,别只依赖文献!很多地方历史细节没记载在文献里,全靠老人口述。我每次做项目,都会花大量时间去乡镇采访,收集民间故事、老物件,这些‘活史料’能让地方志更真实、更有温度。另外,要多和其他部门合作,比如和文旅局合作做地方文化宣传,能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
三、入行避坑指南:3 步规划,让历史硕士更吃香
(一)第一步:读研期间 “攒 3 样东西”,求职不慌
•攒实习经验:想进博物馆就去做志愿者,想做编辑就去出版社实习,想做博主就提前拍短视频。小林读研时在出版社实习了 2 次,毕业直接拿到 offer,比没实习的同学少走很多弯路;
•攒技能证书:教师资格证(进学校)、出版专业资格证(做编辑)、导游证(文博方向),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陈阳考了出版资格证,入职后直接定中级岗,月薪比同事高 1000 元;
•攒作品案例:写过的论文、策划过的活动、拍过的视频,都整理成作品集。李哲求职时,用自己拍的 3 条短视频做案例,很快被 MCN 机构签约。
(二)第二步:打破 “专业滤镜”,这些 “跨界岗” 别错过
别觉得 “非历史相关不做”,这些岗位其实很适合历史学硕士:
•企业品牌策划:帮企业写品牌故事、梳理发展历史,需要史料分析能力;
•媒体内容编辑:历史类公众号、纪录片团队,缺能写能编的人;
•研学导师: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做历史主题研学,需要历史知识 + 表达能力。
某互联网公司 HR 说:“我们招内容策划时,特别喜欢历史学硕士,因为他们能从历史里找选题,逻辑清晰,写出来的内容有深度,比纯文科专业更有优势。”
(三)第三步:根据 “性格选方向”,避免做不适合的工作
•喜欢稳定选体制内:中小学老师、地方志编辑、国企研究员,适合求稳的人;
•喜欢挑战选市场化:图书编辑、互联网博主、策展人,适合想拼一把的人;
•喜欢自由选灵活岗: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展人、兼职研学导师,适合不想被束缚的人。
四、网友最关心的 3 个问题,一次说清
(一)历史学硕士薪资真的低吗?
不一定!体制内、文博领域薪资中等(6000-10000 元),但稳定;市场化岗位(编辑、博主、策划)薪资上限高,做得好年入 20 万 +,甚至百万。关键是别死盯 “铁饭碗”,把能力变现到适合的领域。
(二)跨专业考历史学硕士,就业会受歧视吗?
不会!很多岗位更看重 “能力” 而非 “本科专业”。比如张敏本科是英语专业,硕士读历史,国企招聘时,HR 反而觉得她 “英语好 + 历史强”,能做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更有竞争力。
(三)想进高校当老师,必须读博吗?
是的!现在高校招聘历史老师,几乎都要求 “博士学历 + 核心期刊论文”,硕士很难竞争。如果想进高校,建议早做读博规划;如果想早点就业,硕士学历足够应对大部分岗位。
历史学硕士的就业路,从来不是 “窄”,而是 “需要主动转弯”。它不像计算机、金融有 “明确对口岗”,却能用 “独特的历史思维” 在多个领域找到突破口 —— 有人把文物变成网红展,有人把史料变成畅销书,有人把历史讲成爆款视频。
其实专业没有 “冷门” 之分,只有 “不会用” 的区别。下次再有人说 “学历史没用”,你可以自信地告诉他:“我能用历史知识赚钱,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最好的出路。”
你身边有历史学硕士吗?他们在做什么工作?有哪些实用的就业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更多迷茫的同学一点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