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连涨八天,A股总算大跌了。跌不算啥,怕的是一起跌下去却涨不回来,更糟的是跌的时候总有各种消息。就像这两天,好多股票跌得猛,反弹却特慢,更难涨回去。其实就是大机构借着行情波动给大家下套呢。
就像最近券商股大爆发——
一、券商暴利的背后玄机
最近券商半年报陆续出炉,江海证券净利润暴增13倍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看着这些亮眼的数据,我突然想起十年前通宵研究量化模型的日子。那时候我就明白一个道理:金融市场永远存在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是散户眼中的K线世界,另一个是机构运作的数据世界。
![]()
仔细拆解这些券商的半年报,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南证券自营收入增长32%,江海证券更是夸张到增长211.77%。这些数字背后,是量化交易策略的全面升级。我在复旦做毕业论文时就发现,头部机构的交易系统每秒钟能处理数百万条数据,而普通散户还在用手机APP数K线。
粤开证券虽然整体业绩亮眼,但自营业务却下滑31.98%。这恰好印证了我的观察: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依赖传统人工判断的机构明显吃力,而采用量化模型的机构却能逆势增长。江海证券在财报中特别提到"量化委外策略有效规避市场波动风险",这句话值得玩味。
二、高低点是个伪命题
说到市场波动,我发现散户最爱问的两个问题是:"现在是不是高点?"和"现在是不是低点?"这让我想起王小波说的,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一种是他们。在金融市场,也有两种思维:一种是预测思维,一种是应对思维。
所谓高点低点,本质上都是"马后炮"。就像2015年股灾时,5100点看起来是高点,但当时有多少人敢确定?反过来看,3000点被认为是低点,但市场照样能跌到2800。这种判断就像小马过河,深浅自知。
我在大学时就开始用一套量化系统,它最大的价值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实时捕捉正在发生的交易行为。这就像给市场装了CT扫描仪,能看到资金流动的立体图像,而不是K线图那样的平面投影。
三、行为数据揭示真相
说到交易行为,不得不提近期某只热门股。它在45个交易日里出现7次涨停,但每次高位调整都让散户心惊肉跳。来看这张行为数据图:
![]()
图中橙色柱体代表机构资金活跃程度。注意我画框的位置,尽管股价波动剧烈,但机构资金持续活跃。这说明什么?大资金根本没想离场!那些被洗出去的散户,就像在演唱会门口听到前奏就离场的观众,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
反过来看另一只股票:
![]()
虽然股价也有反弹,但机构资金始终没有持续介入。这种没有"主力"参与的反弹,就像没有导演的即兴表演,注定走不远。
四、量化思维改变投资
所以这轮行情跟以前很不一样。要是看不明白走势背后的真实想法,就算调整很快结束,你也未必能跟上市场。而大数据分析讲究不看走势看动作,这一点好多人都没弄明白,大家好好想想。
现在回头看券商半年报,江海证券211%的自营增长就不难理解了。他们不是靠猜顶底,而是用数据捕捉资金行为。这就像打牌时能看到对手的底牌,胜率自然不同。
我常说,投资要像程序员写代码一样严谨。程序员不会猜测用户会点击哪个按钮,而是埋点统计用户行为。同样,我们也不该猜测市场走向,而要用数据追踪资金动向。
最近市场波动加剧,各种诱多诱空行为层出不穷。但如果你有量化工具,就像在迷宫里有了指南针。那些看似随机波动,在数据视角下都有迹可循。
记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优势不在于知道更多,而在于看得更透。就像那些业绩暴增的券商,他们的秘密武器从来不是内幕消息,而是数据处理能力。
声明:
本文所涉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如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也不组建任何收费社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