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8月是C计划成立9周年品牌月,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收到了一篇来自内部员工商务岗花花的投稿。相信每个打工人都遇到过这些问题:工作可以与快乐并存吗?普通人有资格在工作中追求热爱吗?一份工作收入待遇不错,但存在职业倦怠,还该坚持做下去吗?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今天花花的故事里,藏着一些值得我们细品的温度与力量。
员工介绍:花花
![]()
前500强外企销售,2022年加入C计划,先在销售岗工作一年,后转岗到商务部门至今。
有一天,十岁的大宝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你干着全深圳最快乐的工作。”
我惊讶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呀?”
“你在公司的时候,跟盖盖阿姨一边敲电脑一边笑,就没停过。你们在笑什么啊?”
(寒暑假的时候偶尔会带大宝去公司上班,他对我工作的场景并不陌生。盖盖和我是C计划唯二的商务同事,负责C计划所有的渠道合作工作。)
我很认真地回想了下工作时的笑点来源:有因为我的社恐气质和盖盖的“社交恐怖分子“气质的互补反差;有同为二胎妈妈的育儿吐槽;有因为商务工作遇到难题时,被对方脑暴出的奇葩点子逗笑;更有为工作中的新突破而欢呼雀跃……
![]()
/《佐贺的超级阿嬷》剧照/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松弛快乐,但又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工作场域。只是这份轻松与热爱,并不是我职场的起点。它背后有很长一段寻找与调整的路。

看得见体面工作收入
看不见长期内耗低能量
像很多“小镇做题家”一样,我能走出家乡到大城市求学,就已经算是抵达人生的第一块里程碑了。大学期间,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摆脱贫困,尽快留在大城市,生存下来。这也是减少贫困阴影,满足自己在金钱上的安全感的心理需要。
所以在尝试过众多兼职后,我毅然选择了医药销售的行业。因为在当时的我眼里:大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拿高薪;出差出入五星级酒店;上班不用打卡,完成考核任务即可自由安排时间......这些太诱人了!家人也曾基于对我的了解,和对销售的“刻板印象”,劝阻我,觉得性格内向的我不合适。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去。
事实上,我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完全胜任了销售工作。的确,比起外向的同事,我在与客户沟通时会更“耗能”,但我很快学会拆解销售目标,识别重点客户,用最大效能达成业绩。完成考核,拿到理想的薪酬,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我也如愿以偿地实现了经济独立。
但我很快觉察到:在此之后,我没有动力和热情去追求更高的增长,去塑造更深度的客户关系。我不直接面对患者,无法体验到帮助他人,与他人产生深度连接的实感。工作像个生活的黑洞,所有负能量的抱怨,没有价值感的感受,我都深埋在心里。表面上我很轻盈,不为完成指标发愁,可以躺平,但内心却有千斤重的羁绊,时时刻刻让我无法百分百地认同和接纳自己。
![]()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剧照/
那个时候我才22岁,竟然已进入温水煮青蛙的职业境遇。
我也时常心猿意马,留意和畅想新的职业赛道。2014年,我成为了母亲。养育孩子的开销和精力消耗,让我更难割舍可观的工资回报和灵活的办公时间。我反复自问:要舍弃眼下高性价比的工作机会,去追求热爱吗?我的热爱又在哪里呢?如果转行,我要去哪里呢?如果不做销售,我还能做什么呢?

如愿以偿地上岸却没有马上迎来一帆风顺
2019年,我偶然在诺言社区听到了蓝方(C计划主创)的讲座,当时就被蓝方严谨的逻辑、精确的表达深深震撼。顺藤摸瓜关注了C计划。自此C计划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一直到2022年夏天,前公司决定调整产品线架构,产品线裁员50%。当我收到裁员通知时,我第一反应是释怀。我对自己说:六年了,时候终于到了,我想放过自己,去追寻热爱了。
我运气不错。2022年下半年C计划就放出销售岗的招聘信息。凭着对C计划多年的关注和研究,我确定这个岗位完全在我的舒适区内,八月底我如愿加入了C计划。进公司第一天,我要学习的第一个物料是《C计划给家长的二十七条家庭教育锦囊》。犹记得当时我的内心在尖叫,跟我的朋友们嘚瑟说:我在带薪学习育儿!谁懂啊!
在入职的新鲜感、兴奋感过去后,我内心的落差感慢慢浮现出来:一方面是收入‘缩水’了,另一方面是没有了大厂光环,资源加持,最真实,普通的我被暴露在野外。我真的能在C计划实现自我吗?
但正是这种‘暴露真实’的状态,让我有机会重新锚定工作的价值。
![]()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剧照/
落差之余,我开始慢慢熟悉业务,在一线实操。尽管我从未参与过研发和教学,但凭借我在育儿上的积淀和入公司之前就二刷的C计划实用逻辑课知识储备,我能快速掌握产品的内核逻辑,真诚且清楚地为家长介绍儿童思辨阅读课的内容和价值,并帮助家长挖掘养育痛点。如果家长有意愿深聊,我也非常乐意去与他们碰撞更多想法:养育观、代际关系处理、孩子的兴趣发展等等。希望能给家长提供一些养育的新角度和能量。在与家长互相倾听、赋能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全然投入,自我实现的快乐。
在C计划做了一段时间销售后,兆凡希望我能带销售团队。我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同时做管理和一线销售让我焦头烂额。有限的精力让我无法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
但在C计划“不评判”的企业氛围影响下,在与人力和主管充分沟通后,我成功转岗到商务团队。令我惊喜的是,新岗位充分调动了我的潜能和过往积累:我能准确描绘合作方画像、精准筛选出理念契合的合作方;在与其他教育机构和自媒体博主沟通时,不仅仅是彼此的教育理念碰撞,更是反复确认我们想向家长传达什么,我们在导向和塑造怎样的养育生态,这些都能给我带来真实的体感,我们在为更好的教育落地努力。
今年在我和盖盖推动的渠道合作中,有两个合作方是我关注了十多年、教育理念和用户画像与 C计划高度匹配的博主。他们同一天发布合作推广的推文时,我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参与和见证了教育上的同道们携手前行。

当找到热爱时,
影响的不只是工作,还有生活
回到文章开头的对话,为什么在C计划工作这么开心自如充满内驱力呀?
很简单,这里的人和事都是我爱的;机构的价值观、教育观是我发自内心充分认同的;我的生活也被“专注于热爱”影响,有更大的能量去应对内卷的环境。
与大部分新手妈妈一样,生完孩子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育儿书籍,深度参与孩子的每一刻成长。在这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抛开功利性、实用性目的,我对养育、教育这件事本身充满了热情。在学习实践后,我渐渐厘清了我的养育底层逻辑: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养育重点,父母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但无论在哪个阶段,支持孩子成为“身心健康,自我负责,有热爱有擅长”的人,都是终极目标。而这正与C计划的理念高度契合。
我在C计划各个级别的当期课程项目群中“潜水”,里面有第一手的不同视角的课堂反馈:老师与孩子的互动碎片,家长给班主任的反馈,孩子们的精彩发言和作业等等。每当我看到C计划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情绪被老师看见并激发表达欲,日常倾诉得到回应和化解,学到的思维工具帮助应对成长中的具体课题,就觉得特别值得、开心。工作里的成就感,为家长、学员赋能的自豪感,都成为了我坚守住养育的长期目标,平复焦虑的力量来源。
我的大宝即将升小学五年级,来到小升初的前奏。再“母慈子孝”,偶尔的摩擦也在所难免:当他写作业字迹潦草时,我会抓狂,担心这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当老师频繁私信我,说孩子学习态度敷衍时,我会觉得压力倍增......
每当在育儿中遇到难题时,我会找C计划妈妈们、老师们聊聊:我们到底希望C计划/孩子成长成什么样?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能慢慢平复下来,以更尊重,平等的口吻来与孩子对话。有一次我提出给他报名英语补习班。大宝第一句就是“妈,你给我报班的目的是啥?非要用上补习班这种手段吗?”(大宝是C计划学员,【目标-手段】也是常用的思辨工具)。我参照C计划常说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先对他的思辨力表示赞同,然后诚实地表达了我的感受、担忧(他的英语学科暂有些落后,我担心上初中后他会跟不上),并与他一同探讨了其他手段的利弊。神奇的是,他竟然被我说服了(大概他也觉得我不算鸡娃吧)。
![]()
/《佐贺的超级阿嬷》剧照/
现在我经常理直气壮地跟大宝说:“虽然我很爱你和妹妹,但是我的工作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希望你能理解。”换做以前我绝对编不出这样的话,我也无法给予孩子我没有的东西。但现在我能向孩子证明:工作这件事,越早奔赴热爱与天赋,越好!
今年是C计划成立的第九年,也是我入职C计划的第三年。我期待未来在C计划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与快乐和挑战并行,与公司一同成长。
也祝福C计划不忘初心,奔着百年企业的方向步履不停。
作者:花花
编辑:鱼丸、南木
排版:番茄、花世
以上就是来自花花的投稿~你看完后是否有所感触呢?在留言区说出你与C计划的故事,送出你对C计划的祝福,留言成为精选评论,就能领取C计划九周年周边盲盒哟~
![]()
![]()
![]()
滑动查看部分盲盒内容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C计划
分享更多理性的声音
C计划9年潜心打磨一门课
C计划思辨直播课, 以批判性思维和经典书深度阅读为核心,帮助孩子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会选择、负责任,适合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学生。
部分级别真的售罄啦!点击这里了解课程信息,越早购买,优惠越大。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