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南充-铁脑壳路亚-王先生,江西水产经济动物图谱,农财宝典水产版 ,水产学报,四川政府。
经常有粉丝朋友私信我,认为是开始写钓鱼内容是在偷懒,一点也没有科普博主的感觉了,是“忘本”了。
但我想给自己辩解一下:钓鱼内容一样也不好写啊!我把钓鱼内容都当成科普写的,会尽量发掘其中的知识来分享。我觉得最难的点在于,很多鱼在不同地区都有很多不同的民间俗称,想要考证到底这些俗称说的是什么鱼类物种,这真的很不简单!
![]()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事情就让我查证得很崩溃了。
四川男子野钓到2斤重古怪淡水鱼
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了,2025年7月12日IP地址为四川的博主“@南充-铁脑壳路亚-王先生”发布了一则视频,他是想要询问一下网友们自己钓到的到底是什么鱼。
他捏着鱼头用手机记录下了这条鱼除了腹面的全身,可以看到这条鱼确实特征模糊,乍一看以为是鲶科的鱼类,因为它似乎全身都没有明显的鳞片,光溜溜的,而且颜色是暗褐色,嘴边还有明显的嘴边须结构。
![]()
但你再看它鱼头的形态,实在太偏了,而且鱼嘴只是略偏下位,没有寻常的鲶鱼那么夸张。然后鱼身是相当的纤细且延长,显得它的头非常大,就真的跟蝌蚪一样,胸鳍非常大,鳍条明显,尾鳍有分叉,上叶明显大于下叶。就这么看,又很像是鲿科的鱼类。
![]()
博主表示这条鱼有小2斤的重量,对此我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因为看起来实在太细了这鱼。不过我一直以来都不太会目测重量,还是不多说了。
除了这个网友开玩笑的说是大蝌蚪之外,基本上其他网友都怀疑是鲿科的物种,不过鲿科物种在我国有36种呢!
![]()
到底是啥鱼?
首先是认为这鱼是黄辣丁的网友。我虽然就截图了一个,但其实也有好几个呢。
![]()
黄辣丁的学名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非常非常常见的食用鱼类。其实不用多对比大家也能明显看出这鱼跟黄辣丁的差别吧?黄辣丁鱼的身体比较粗短,鱼体是青黄色的,身上还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另外其背鳍和胸鳍有非常发达的硬刺,这些刺甚至在活动的时候还有声音,胸鳍是很短小的,尾鳍虽然也分叉,但上下叶差不多宽度;眼睛也很明显吧?黄辣丁的眼睛就还蛮标准,外圈白,眼球黑,上面说的鱼完全是黑的。
![]()
而且黄辣丁要是能长到20厘米就算是巨物了,这条鱼明显是超过的,所以果断就排除掉了。
然后有非常多的网友说是牛尾巴鱼,这个怀疑就非常合理的,“牛尾巴鱼”是我国多地民间对多种鲇形目鲿科鱼类的俗称,那些体形细长、尾柄狭长如牛尾的鱼类都会被叫成“牛尾巴”,因为形态像嘛,很形象。
![]()
据我查证,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和黄河拟鲿(Pseudobagrus hwanghoensis )是最经常被叫作牛尾巴的鱼,它们都属于拟鲿属物种,因此特征是非常接近的。两者都是体表都光滑无鳞,呈流线型,头部宽扁,口下位,吻部钝圆,体色以黄色或浅黄为主调,乍看之下容易混淆。不过黄河拟鲿体色更偏金黄;而乌苏里拟鲿体背和体侧多为灰黄色,上部深、下部浅,背鳍和尾鳍末端带黑色镶边,色彩对比更分明。
下图一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吧?我觉得主要就是看背鳍和尾鳍的黑色镶边了
![]()
这么看,牛尾巴鱼确实跟博主抓到的鱼很接近,但是明显可以看到颜色差别很大,博主抓到的鱼体色的暗褐色的。而且再看尾鳍结构,两种牛尾巴鱼的尾鳍都是没有分叶的,就是完整的一个类似蒲扇的结构。
石扁头和石板条也是非常热门的猜测对象,我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呢?因为实际上这说的都是同一种鱼,在长江至珠江各水系,尤其四川、重庆的嘉陵江、金沙江等上游河段,人们说的“石扁头”和“石板条”实际上都是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它还有很多别的俗称,比如江鼠,岩扁头,石胡子,牛尾巴,罐巴子等等,对的!你没有看错,有些地区会管大鳍鳠也叫“牛尾巴”,但是比较少。
![]()
![]()
这下你就知道我查证起来有多崩溃了吧?
我们来看看大鳍鳠的外形特征,它的身体修长而侧扁,从头部向尾部逐渐收窄,如果是俯视角看,真的会感叹咋这么细长呢!然后是那个宽扁如铲的头部,头顶覆盖着光滑皮膜,据说是为了紧贴河床石缝时能完美隐藏自己,难怪有那样的俗称;它的眼睛也很有说法,形似老鼠的黑亮眼珠透着机警,头部前端还有四对触须,所以川渝民间也戏称它为“江鼠”。
![]()
背鳍高耸如三角帆,第一根硬刺尖锐如矛;而靠近尾部的脂鳍低长柔软,几乎与深分叉的尾鳍上叶相连,尾鳍的上下叶分叉明显,下叶较短;胸鳍很大,硬刺的边缘还带锯齿,难怪会成为其正式学名的由来。
![]()
然后体色是灰黄到暗褐色不等的,成年个体身上几乎是没有什么斑纹,是素色的。
这些特征都跟博主抓到的那条鱼对上了,我有百分九十九的自信可以确实博主那条鱼就是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也就是“石扁头”和“石板条”,他抓的这条算是很大了。
![]()
优质的食用鱼
大鳍鳠并非国家级保护动物,不过它被列入《中国四川省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五批)》,甚至在邻水县有个大鳍鳠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这么看重它们,是因为大鳍鳠肉质的细嫩,骨刺少,是优质的食用鱼,虽然还不够热门,推广程度没有黄辣丁那么高,但依然在川渝地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说一斤野生的大鳍鳠能卖到上百元,相当之夸张。
![]()
根据2003年发布于《水产学报》的《大鳍鳠的消化能力与营养价值》一文的数据可知,:大鳍鳠全鱼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 62.09±3.8% 和 68.28±4.6%,其粗脂肪含量则分别为 15.33±1.7% 和 21.87±2.9%。在肌肉氨基酸组成方面,必需氨基酸占比达 40.76%,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29.70%。综合考量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分析,表明大鳍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属于优质鱼类。
![]()
因此虽然还比较冷门,但已经有不少养殖户悄咪咪地在养殖大鳍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