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一名19岁女大学生在与朋友游玩时,被一名陌生男子持剪刀袭击:
当场身亡。
一个19岁的女孩就这样没了。她穿着漂亮的汉服,和朋友在拍照,一个男人走过来,搭讪,被拒,然后:
掏出了剪刀。
十余刀,刀刀致命。
行凶的男人23岁。他杀完人,没跑,骑着电动车去派出所自首了。
很快,第一份官方通报来了。通报里,有一句冰冷又熟悉的话,犯罪嫌疑人席某某:
有精神疾病诊疗史。
又是这句话。
这一幕,何其熟悉。
时间像一个坏掉的钟摆,总在某个相似的节点,重复地、残忍地摆回来。
记忆被拉回2019年,同样是:
南昌。
一名年轻律师,在红谷滩的街头,被一个叫万某弟的男人从身后捅死。
万某弟找不到工作,买彩票也没中,就揣着刀上了街。
他有官方颁发的精神叁级残疾证。
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他的免死金牌。
可最后,鉴定报告说,他杀人的时候:
精神病处于缓解状态。
他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他被判了死刑。
再往前一年,2018年的上海。
一个叫黄一川的男人,因为觉得人生不顺,在世外小学校门口:
把刀挥向了放学的孩子。
最后,两个男孩没能再回家。
黄一川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作案时是发病期,属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法律说,对这样的人,可以从轻。但法院最后说,他的罪行太重,手段太恶劣,不予从轻。
他也被判了死刑。
还有那些开着车冲向人群的男人。
2023年的广州,温庆运因为 在网上炫富被揭穿,感觉丢了脸:
就开着宝马冲向路口。
6死20余伤。他的律师申请精神病鉴定,最终被法院驳回,判处死刑。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坍塌了,便要拉着无辜的人一起陪葬。
他们的动机,被归结为报复社会、发泄情绪。
而每一次,当我们试图理解这毫无逻辑的恶行时,精神病这个词,就像一个幽灵,总会适时地飘出来。
我们普通人不懂复杂的法条,不懂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之间,隔着多少份报告和多少次专家论证。
我们也不懂缓解期和发病期,在医学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只知道,一个女孩死了。一个实习律师死了。两个小学生死了。还有几十个无辜的路人,或死或伤。
他们的家庭,也跟着一起死了。
我们只看到,每一次惨剧发生后,那个模糊的、被官方认证的精神病史,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每个人的心头。
它像一个万能的解释,试图去解释那些无法被常理所解释的残忍。
它又像一个冰冷的盾牌,被举在凶手和我们愤怒的质问之间。
为什么一个有精神病史的人,可以自由地走在街上?
为什么他的家人、社区,没能看住他?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要为这种失控的个体,付出如此惨痛的血的代价?
为什么每一次,都要等到悲剧发生,我们才从一份冰冷的通报里,知道他有病?
法律用它的逻辑告诉我们:
有病,不等于杀人无罪。
它会去鉴定,去区分。它最终也确实把万某弟、黄一川这样的人送上了刑场,维护了它所认定的正义。
但这并不能抚平我们的恐惧。
因为我们害怕的,不只是那一个已经被抓住的凶手。我们害怕的,是这个不断重复的模式。
一个在生活中彻底失败的男人,一个积攒了满腔怨恨的灵魂,一把随时可以买到的刀,或者一辆加满油的车。
然后,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一个热闹的景区,一个挤满了孩子的校门口。
下一个是谁? 下一次又在哪里?
2025年夏天的这起悲剧,就像过去那些年的无数回响。通报出来了,讨论开始了,愤怒刷屏了,然后呢?
然后,大概率,一切又会归于平静。
直到下一个疯子,再次带着他的绝望和屠刀,走上街头。
文|孟妮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