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答男宝课家长的问题的时候,发现很多家长被没有科学依据的白左书带偏了。
比如一个家长问,父母应该咋定位,是严厉好,还是温柔好。
要我说,根本跟严厉和温柔没啥关系。
你孩子要成长,最主要是需要黑白分明的清晰的反馈的。
简单来说,说话清楚的好。
你越能清晰明白的说一件事的原理,为什么这样,不这样会咋样,孩子成长越快。
很多教育书就回避这个问题,期望给家长定一个人设,就回避他们表达不清的问题。
你说你要是不说明白了你想让孩子干嘛,你不给他明确反馈,你是不是严厉也是白严厉,温柔也是白温柔?
这就跟你问我,到底是严厉的老师教学好,还是温柔的老师教学好一个道理。
我肯定给你回答,是说话清楚的教学好。
遇见孩子认知有障碍,TA能知道认知障碍卡在哪里,用例子,用图表,换个表达方式,给孩子讲明白:
这样的老师,TA不论什么性格,孩子进步得都快。
每个人都有真实的性格,有的人就是雷厉风行,有的人就是润物细无声。
但是很多人一直回避的一点是,在教育小朋友这件事上,表达清晰这件事的作用,是远远高于个人性格和风格的。
很多育儿书都在骗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改变人设。
把人设变得温柔了,孩子就更有出息了。把人设严厉了,孩子就更懂事了。
搞得比情专还简单。
这种虚假的,省力的方法,被单纯的家长听了以后,发现不管用,于是就出现了辅导作业拍桌子的现象。
你为什么辅导作业拍桌子?
因为你讲了三遍,每遍的讲法,都是一模一样的。
孩子不会,就证明你的讲法是错的,就证明他认知有障碍。
那你就应该诊断他的障碍,先疏通他的障碍。
或者你请个能疏通他障碍的老师。
总而言之,孩子的大脑,就跟一个小的AI原理一样,他是靠反馈学习的。
你跟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反馈。
你反馈明白了,他就成长快。
只不过对于家长来说,训练自己反馈清晰是艰难的,给自己设一个假的人设是简单的。
就像很多人谈恋爱屡战屡败一样,跟人沟通,走进人内心是难的。
但是给自己设一个虚假的人设是简单的--于是觉得这样就管用。
家长也是如此,你内心知道,你需要训练自己说话清晰,能跟儿童对话,需要理解他的内心,但是你害怕这个工作耗脑子,复杂。
所以你更愿意相信那种白左书,什么给了爱和自由,孩子就能咋样咋样。
李白的《行路难》真的说的没错,应用于这世界的各个方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击关注,方便回顾
点右下角❤️,推荐给好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