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格陵兰岛塞尔米利克峡湾的游客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座长数百米、高近30米的巨型冰山在体积缩水80%后轰然倒塌,平静的水面骤然掀起巨浪,迫使游览船只紧急撤离现场。形成于300万年前的古老冰川以这样剧烈的方式告别了它的历史,但这并非孤立事件——在它崩塌的海面之下,一种隐形力量正持续加速着冰川的消亡。
冰川崩塌的前沿是科学观测的禁区。浮冰遍布、随时坠落的冰体使传统测量设备难以布设,研究人员长期无法获取崩塌瞬间及后续过程的完整数据。这一困境在光纤技术介入后被打破。2025年8月13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显示,一支国际团队在格陵兰岛南部的冰川峡湾铺设了10公里长的海底光纤电缆,利用分布式声学传感技术记录了冰崩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完整动态。
当冰山坠海时,海面巨浪只是灾难的第一幕。光纤传感器捕捉到更关键的剧情发生在水面之下:崩塌激发的内波高度可达百米量级,在密度分层的水体中持续传播数小时。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水下海啸”剧烈搅动海洋,使深层温暖海水不断冲刷冰川前缘水下冰壁。
数据显示,这种混合效应显著提升了冰壁的融化速率。温暖海水的持续侵蚀使冰川前端形成不稳定悬垂结构,为下一次崩塌埋下伏笔。换言之,**一次冰崩事件通过水体能量传递,自动为后续崩塌创造了条件**——这种自我强化的“冰崩乘数效应”在传统观测手段下长期被忽略。
冰川学家曾困惑于格陵兰冰盖的消融速度为何远超模型预测。每小时流失3000万吨冰的现实,在此项观测中获得了微观解释:冰崩不仅是气候变暖的结果,更是加速冰盖崩溃的主动力。当光纤将水下世界可视化,人类才真正理解这座300万年冰川轰然倒塌时,海底正在发生的连锁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