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玩个找规律填数字的游戏(绝对没有小学奥数难):0,1,1,2,3,5,8,13,__,__,55,89,144……
举手的同学肯定都答出来了,答案是21和34。规律就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两项相加之和!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这项数列由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
斐波那契 图源:cosmic-core.org
今天讲数学?差不多,我想研究研究为啥这些动植物都长得那么解压——
最好看的螺旋
1202年,斐波那契在《计算之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兔子问题:假设一对兔子被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如果每个月每对兔子产下一对新兔子,从第二个月开始生产,一年内会生产多少对兔子?推算其结构,每个月产生的兔子数量分别是1,1,2,3,5,8,13,21,34,55……这便是斐波那契数列产生的由来。
斐波那契数列因此也被称为“兔子数列”
数列中还蕴含着毕达哥拉斯著名的黄金分割律,即从第二项起,数列中的任意一个数字除以前一位,其结果总是趋近于黄金分割律1.618,并且数字越大越接近。而黄金分割律更是具有数学界天花板级别的审美,蒙娜丽莎、维特鲁威人等许多艺术作品都蕴藏着黄金比例,不仅高度迎合人类视觉享受,令人赏心悦目,还编织着和谐之美。
数学与艺术不分家 图源:animalia-life.club
诶这个螺旋是什么?这是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边长绘制正方形(1×1、1×1、2×2、3×3、5×5等),并在每个正方形内绘制四分之一圆弧,连接这些圆弧形就可以获得一个螺旋图案,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螺旋形状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单独看这些圆弧片段,每一个扩张比例都接近黄金比例1.618,所以螺旋也是将斐波那契与黄金比例紧密联系起来的关键。图源:art2trading
利用斐波那契螺旋的解压玩具
流水形成的漩涡、飓风的风眼、蜗牛的壳、植物的卷须……斐波那契数列与螺旋形状的联系,本质上是数学规律通过几何形式的直观呈现,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数学构造中,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长模式。
完美的鹦鹉螺壳
自然界的斐波那契螺旋:星系、台风、漩涡、流沙 图源:learning-mind;rreze;bbcasia
盯着螺旋的纹路看,有种“既稳定又流动”的感觉,符合人类对“和谐”的审美期待。古希腊人早就发现了这点,他们在陶器上画螺旋纹,让静态的罐子仿佛有了风吹过的动感;现在的许多logo也爱用螺旋,卷出独特的寓意(但为何这大夏天的说螺旋我只能想到蚊香……)
生活中的各种斐波那契螺旋,聚集到一起时令人眼花缭乱 图源:Scoop.it
植物按照数列长?
就像前文所述,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频繁出现,不仅以数字形式存在,还表现为螺旋形态。如果把植物拎出来看,这种规律在花瓣数量、种子排列方式、叶片的排列中也有很多!
找一找植物中隐藏的斐波那契数列 图源:kolivas.de;plantsofasia;clubsuculentas
一些研究表明,自然界多数植物花朵的花瓣数量符合斐波那契数:百合、鸢尾有3片花瓣,桃花、野蔷薇多为5片,波斯菊为8片,瓜叶菊多为13片……
百合的内侧3片为花瓣,外侧3片实际上为萼片 图源:Garden
这里你可能要问,自然界中不遵循这个规律的植物也有很多呀,比如十字花科植物多为4片花瓣。如果继续深挖花瓣数量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关联,那花瓣的基数可能是一个锚点。除十字花科外,多数双子叶植物花瓣的基数为5,单子叶植物花瓣的基数为3,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特征。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依据解释这种关联,但相关的猜测仍是层出不穷。
一些植物果实的生长模式亦有迹可循,以松果为例,从与枝条连接的基部开始以螺旋纹路生长,两组螺旋以相反方向环绕上升至松果顶端,一个方向有8个螺旋,另一个方向有13个,这些双向螺旋的数量几乎总是相邻的斐波那契数列。
已经帮你们数好了 图源:参考文献【2】
与松果的发育过程一样,向日葵花蕾形成过程中,其每个苞片都会定位到一个特定的位置,而该位置恰好与上一个苞片保持恒定的旋转角度,从而形成螺旋排列模式,其中55与34条螺旋的组合尤为常见。常见的菠萝鳞片也是这样的规律,里面的果肉也是一圈圈的螺旋线。
向日葵的花蕾,密恐当不了数学家 图源:Dreamstime
烧脑暂停我去买个菠萝
叶序是指叶片在茎干上的排列方式。在植物界主要存在三种叶序:对生、互生、轮生。像对生是叶片十字交叉模式从茎秆两侧对生而出,比如丁香,而斐波纳契是互生中的一种普遍形式:叶序呈现斐波那契数列规律的螺旋式排列,叶片在茎上的排列产生的角度总是趋近于黄金比例的衍生角137.5°(也被称为黄金角),比如杨树、桃树。
从上往下看感觉叶片转着长的,和上面那个玩具差不多 图源:参考文献6
植物自己要爱美?
那你现在肯定要问了:啥植物遵循斐波那契数列规律生长?真是它们自己选的吗?
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实现生长效率的最大化——为了使种子、叶片等结构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资源(如阳光、空间)的高效分配,在生物化学机制和进化压力下,形成了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生长模式。例如,叶片间的夹角趋近于黄金角,可以让每片新叶都能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的照拂,避免遮挡下方叶片;种子鳞片的螺旋排列不仅避免了相互重叠、增强结构强度,还能最大化地利用种子存储空间。
通过切割花茎并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可利用花瓣的螺旋位置差异培育出“彩虹玫瑰”。图源:参考文献【2】
植物生长是由其顶端分生组织驱动的,新器官的形成需要避开已存在的结构,数学家们发现,叶原基等新生器官的生长角度由斐波那契数列调控,形成黄金角,如此便可保证新旧结构的空间局域最大化。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审美的选择,即一些植物偏好于使用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比例来构建花朵,通过其美丽来吸引传粉者。
不是,你们昆虫也那么外貌协会吗?图源:The Spruce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斐波那契螺旋是植物古老且高度保守的特征,可以追溯到植物进化最早阶段。但近来的研究表明,斐波那契螺旋在最古老的陆地植物中似乎并不常见,推翻了部分传统的观点,而斐波那契螺旋在植物的进化史中曾多次单独出现,似乎也暗示着这一规律是自然界筛选的结果。
对已灭绝的石松纲植物星木的3D重构,不完全符合斐波那契数列螺旋,你看,不规律一下就丑了吧。图源:参考文献【9】
尽管存在各种推论和猜测,但我们仍不能确定这些是否就是完整答案。不过,厘清这串儿数字和自然界的规律已经在科学家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终有一天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 Turner H A , Humpage M , Kerp H ,et al.Leaves and sporangia developed in rare non-Fibonacci spirals in early leafy plants[J].Science, 2023, 380:1188 - 1192.
[2] Minarova N .The Fibonacci Sequence: Nature's Little Secret[J].CRIS - Bulletin of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2014, 2014(1):7-17.
[3] Gardiner,John.Fibonacci, quasicrystals and the beauty of flowers[J].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 2012, 7(12):1721-1723.
[4] Pirillo G .Fibonacci numbers and words[J].Discrete Mathematics, 1997, 173(1-3):197-207.
[5] Peterson, I. . Fibonacci's Missing Flowers.
[6] Mitchison, G. J .Phyllotaxis and the Fibonacci Series[J].Science, 1977, 196(4287):270-275.
[7] Lubkin S .Phyllotaxis: A systemic study in plant morphogenesis[J].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95, 57(2):377-379.
[8] Elsa Véron, Vernoux T , Coudert Y .Phyllotaxis from a Single Apical Cell.[J].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21(2).
[9] Turner H A , Humpage M , Kerp H ,et al.Leaves and sporangia developed in rare non-Fibonacci spirals in early leafy plants[J].Science, 2023, 380:1188 - 1192.
来源:博物
原标题:这期看着很解压,但我还没搞明白为啥它们长得那么解压
编辑:潇潇雨歇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