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如一把铡刀落下:大理州原州长杨健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涉嫌受贿罪、行贿罪移送司法。
这名曾誓言守护洱海的环保主官,最终蜕变成生态蛀虫;那个在疫情中纵容截留救命口罩的决策者,退休三年后终被追责。
杨健的落马轨迹,撕开了权力“退休腐败”的裂痕。
洱海曾是杨健的政治名片。
2018年,他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组承诺“治不好洱海愧对百姓”,转头却放任面源污染蔓延、纵容环湖地产开发。当2019年被云南省纪委监委诫勉问责时,洱海流域已有19%的水质监测点降为Ⅳ类,湖滨带生态功能退化40%。
环保口号沦为生态谎言。
口罩截留事件,暴露出杨健的权力傲慢。
2020年2月,大理市卫健局公然扣押发往重庆、黄石的防疫物资,598箱口罩被“依法征用”。杨健作为州长虽未直接签字,却在危机处理会上默许“地方优先”原则,最终仅受诫勉。
那批被扣口罩中,有30箱是定向发给癌症患者的术后防护品。
诫勉问责的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两次问责未能警醒杨健,反催生其“退休安全”的错觉。
2020年转岗云南省人大后,他加速权力变现,为房地产商违规变更洱海保护区土地性质,收贿千万;通过亲属代持煤矿股份获取分红;向省级领导行贿谋取庇护。
监督机制的漏洞在此案中暴露无遗。
问责力度与违纪成本严重错位,破坏千年生态、截救命物资仅诫勉处理;权力链条结成腐败同盟,其任内下属如大理市委书记高志宏、副州长杨坤相继落马。
破局之道在于制度重构。
当洱海保护让位于商业开发,本质是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作祟。
需将水质达标率、应急物资调配合规性等纳入核心KPI;对口罩截留事件中“州长诫勉、市长撤职”的责任倒挂,必须建立“后果--问责”对等机制,重大公共事件,主要领导必须负首责。
破解“退休腐败”更需穿透式监督。
杨健在退休前,将受贿款置换为18公斤金条,埋入老家猪圈;借侄儿名义购置三亚别墅。对此应推行离任审计全覆盖,运用税务大数据,筛查官员亲属异常资产;其行贿罪指控警示我们:受贿行贿必须双向打击,斩断利益输送全链条。
洱海的波光终将照见污迹。
这位出身滇西农家的干部,曾在日记中写道“要为苍山洱海奋斗终身”,最终却活成了人民最痛恨的模样。他的堕落轨迹印证:反腐没有刑责追溯期,更没有退休安全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下,从来不存在什么“平安着陆”,唯有“终身负责”。
当杨健在留置室写下忏悔书时,大理古城的游客正排队购买印着“洱海清·大理兴”的文创口罩。
历史在此构成讽刺的闭环。当年被他轻慢的口罩与洱海,最终成为钉死权力野心的两道铆钉。这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所有践踏公益的权力,终将被人民钉在耻辱柱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