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核心问题
前几天,林巨老师在直播间分享了一个短视频,这个短视频说了零零后的生活现状:没有房贷,没有车贷,没有存款;不会家务,不会做饭;不用社交,不信爱情;梦想是发大财,现实是裤兜比脸还干净;早睡不行,早起不行,不点外卖不行......
针对以上现象,林巨老师请大家一起思考:零零后这一代,是养对了,还是养废了?
从生存焦虑到精神困惑
我认为零零后没有被养废,但是曾经在他们身上投入的“补课费”倒是白费了。“卷娃鸡娃”、拼学历、买学区房花的钱都白费了。因为这些既不能解决工作和生存问题,也不能解决零零后的精神世界集体面临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的心在哪里?我为什么而来?我喜欢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热爱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来人世间一趟......
时代的列车浩浩荡荡而来,一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这一代人(指50后、60后、70后、80后)处在生存焦虑时代,不用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要解决的是“我的下一顿饭在哪里”的问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家的昌盛,到了这个时代,生存焦虑基本解决了,精神问题慢慢出来了。并且,物质越是丰富,精神问题越是严峻......到了零零后,他们亟待解决“我是谁”等这些人类共有的精神世界的难题。
“躺平”表象下的精神探索与“空心人”危机
一个是生存危机,一个是精神危机,这种代际差异导致双方行为逻辑的根本冲突。为人父母,应该努力跨越这时代的鸿沟,重新审视新生一代。零零后看起来不上进、躺平、混日子、被“养废”了......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让自己读懂自己,读懂自己的心。他们看上去什么都不做,但一直在思考,他们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和心链接......从零零后开始,人类文明进入精神敏感时代(林巨老师提出的概念)。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其核心命题转向如“我是谁"一类的精神层面的终极追问。
但是,我们(父母和教育者)还生活在过去的物质焦虑和恐惧的时代,不停地“鸡娃”,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让孩子早上6点起床,晚上2点睡觉......这些孩子面对的是精神敏感期,需要保持精神上的富足,但我们却剥夺了他们的时间和生命力,把他们养成了空心人。
时代趋势与教育转向
人类已经没有生存问题了,但我们的精神还处在生存焦虑期,所以就集体迷失了。人们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需要通过“躺平”休息来链接自己的心,所以出现大量“躺平”现象,但是没有办法,这是精神探索、和心链接的最佳契机,也是现阶段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
人类进入“躺”时代,进入“佛系”新时代,进入了精神敏感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孩子不和自己的心充分链接,等他成年以后,就要用成倍的时间来弥补,来寻找自我。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有分别的爱,和分数在一起,和外在标准在一起。”而应该是林老师提倡的“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
生存危机时问“饭在何处”,物质富足时问“心在何方”,填鸭式教育制造空心人,进入休整期才更接近希望和觉醒。若继续用“努力内卷”“为目标冲刺”等生存焦虑时代的逻辑教育新一代,只会加剧精神空洞化。为人父母的需要自省: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存恐惧控制孩子时,是否在用过时的地图导航新时代?
人类已不可阻挡地进入精神敏感纪元。当物质温饱普及全人类,“我是谁”的追问将从少数人的哲思变为全民刚需。零零后的迷茫和“躺平”不是缺陷,而是文明进阶的阵痛,是在探索精神救赎之路。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理解这种沉淀不是堕落,而是精神觉醒的前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