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泰山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泰山山顶,地处云龙湖南岸,与凤凰山、云龙山共同构成三角形地理格局,被喻为徐州群山的“北斗”。登山起点需导航至凤鸣路南侧的普照寺,经康居路步行250米抵达登山口,山脚处可见曹山亭遗址,新曹亭现已迁移至普照寺山门前。民间流传“上山不拜曹山亭,泰山奶奶不知情”的俗谚,因此参拜泰山寺前需先敬曹山亭,此为徐州泰山文化的核心特色。登顶需攀爬352级红漆标号台阶,耗时约30-40分钟,下山则仅需11分钟左右。
该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原名“显济庙”,主供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徐州知府永龄将其更名为碧霞宫,香火自此鼎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寺院损毁坍塌,1990年由释合愿法师主持重建,形成今日三进院落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碧霞元君殿沿中轴线依山递升,总占地约1200平方米,纵深300米,宽100米。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与韦陀菩萨,两侧四大天王手持法器象征“风调雨顺”;殿西侧藏有天然石灰岩溶洞“观音洞”,洞顶紫竹泉滴水与两万年钟乳石群构成地质奇观,洞内现存道教祭祀遗迹。大雄宝殿为徐州地区规模最大佛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9-21米,琉璃金顶夜间成云龙湖南岸地标,方圆10公里内可见其光芒。碧霞元君殿位居山顶,三尊真人尺寸的金色泰山奶奶坐像身端坐其中,配殿堆满绣“谢奶奶赐嗣”的婴儿锦服,香炉常年烟雾缭绕,香火极盛。
泰山寺的文化核心源于碧霞元君传说:明朝中叶徐州瘟疫肆虐,十五岁的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在曹山舅(曹国舅)护送下降服瘟神、救治百姓。民众为感念其功德建庙奉祀,同时在山脚筑曹山亭供奉护驾功臣,形成“殿亭呼应”的信仰体系。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共三天)举办泰山庙会,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期间,鲁南、豫东、皖北等地的信众携五色水果、鲜花前来还愿。信徒遵循“做善得福,做不善遭殃”的古训,还愿时需献鲜花水果,禁折古树红绸、禁拍神像法器。
实用贴士:登山宜穿防滑鞋并自备饮水(山顶仅1处补给点);庙会期间拒购商贩“开光高价香烛”(寺内免费供三支清香);联游推荐下山步行15分钟至云龙山观湖亭俯瞰云龙湖全景,或访普照寺唐代会昌元年(841年)舍利碑。当暮色浸染碧霞殿金顶,曹山亭灯火亮起,石阶蒸腾的汗与炉中未烬的香,皆在诉说这座悬于尘嚣之上的信仰圣所——形骸可灭,慈悲永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