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收缩性注射系统(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s,CIS)是一种类似注射器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可帮助原核生物将效应分子注入宿主细胞。此前,CRISPR基因编辑先驱张锋团队曾对一种细胞外CIS(Photorhabdus virulence cassette,PVC)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向人体细胞递送蛋白质。
然而,该初代系统存在两大关键局限:1)只能递送蛋白质,无法递送需要保持折叠构象的复合物(如Cas9-sgRNA RNP)或核酸;2)靶向元件(Pvc13)只能容纳较小的结合域(如DARPin、纳米抗体),无法兼容更大的抗体结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复杂治疗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为了解决上述局限,张锋团队又对一种来源于细菌的“纳米注射器”进行了升级,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可编程生物分子递送平台SPEAR(Spike Engineering and Retargeting)。
该系统不仅可装载多种货物,如蛋白质、折叠核糖核蛋白(RNP)、单链DNA(ssDNA)及化学修饰分子,还能通过体外修饰靶向元件,兼容scFv、mAb等大分子靶向配体,相关成果于8月12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
这种新型SPEAR系统引入了“尖刺装载”的新策略,即将所需货物(如Cas9)直接融合到PVC的尖刺结构(Pvc8或Pvc10)上,这样货物可以保持折叠状态,甚至连Cas9与其向导RNA(sgRNA)组成的完整RNP复合物都能一次性装载并注射进细胞。
功能验证方面,研究团队成功实现在无需额外转染sgRNA的情况下,直接在细胞中完成基因编辑。
图1. SPEAR是一个模块化系统,用于使用PVC装载货物和重新定位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偶联标签技术,在靶向元件Pvc13上引入SpyTag(ST)或SNAP-tag,通过共价连接scFv(抗HA标签)、mAb(抗CD3)、DARPin(抗EGFR)、纳米抗体Nb(抗MHC-II)。
结果发现,在混合细胞群(A431-EGFR⁺/A20-MHC-II⁺)中,修饰后的PVC仅杀伤目标细胞,脱靶率为零。此外,静脉注射靶向MHC-II的PVC后,小鼠脾脏B细胞选择性清除率达7%,且未引发显著免疫反应。
图2. PVC可以在体外使用SPEAR进行上样和重靶向
总结来说,SPEAR系统是一种高度可编程、模块化、跨物种适用的生物分子递送平台,突破了传统递送系统在货物类型、靶向灵活性、转染依赖性等方面的限制,为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免疫调控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注:文章图片均来自Nature Biotechnology
参考资料:
Joseph Kreitz et al. Targeted delivery of diverse biomolecules with engineered bacterial nanosyringe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774-x
突破
医药魔方Pro
洞察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
赋能中国源头创新成果转化
媒体合作:15895423126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