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28日上午,高雄港外的海面上,台湾海军“承德”号(PFG-1208)缓缓驶离码头,在多艘拖船护送下,开启了它的首次升级后海试。对于台湾方面而言,这艘27年前服役的康定级护卫舰如今换上了新雷达、新导弹和新作战系统,被岛内舆论吹捧为“重获新生的神盾舰”,寄望能在台海局势紧张之际扮演“拒统利器”的角色。
![]()
康定级护卫舰源自法国拉斐特级设计,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以“光华二号”项目一次性购入6艘,但在大陆外交压力下,法国原配武器系统并未出口。台湾海军只好将美制和本土装备拼装上舰,其中防空火力仅为一座4联装、射程不足8公里的RIM-72C“海小檞树”近程导弹,被外界讥为“海上靶船”。康定级标准排水量约3000吨,主要执行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舰名均取自大陆历史上的省会城市。
![]()
此次改装,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换装英国BAE公司的997型ARTISAN三坐标旋转相控阵雷达,取代原法国“木星Ⅱ”雷达。ARTISAN具备200公里左右探测距离,能跟踪900多个目标,甚至可锁定小到网球大小的高速物体,并具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套雷达在英国23型护卫舰、26型护卫舰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均有使用。
尴尬的过去:从“海上靶船”到“神盾舰”的逆袭
台湾海军的“承德”号护卫舰,最近成了岛内舆论的焦点。这艘1998年服役的老舰,原本是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的“缩水版”。上世纪90年代,台湾以“光华二号”项目从法国购入6艘该型舰,但因大陆外交压力,法国只给了船体和动力系统,关键的防空导弹、雷达等核心武器一概不卖。
![]()
没了原装武器,台湾只能“东拼西凑”。主炮用的是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反舰导弹是自制的“雄风二型”,最要命的防空系统,居然从退役的美国“阳”字号驱逐舰上拆了4联装“海小檞树”导弹发射器——这玩意儿射程不到8公里,还是人工瞄准,连台媒都自嘲是“海上靶船”。更离谱的是,“海小檞树”导弹的火控系统根本连不上舰上的作战指挥系统,每次发射都得靠水兵手动输入雷达数据,效率低得可怜。
![]()
这种“万国牌”配置,让康定级在现代海战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2013年,台军曾计划用“天剑二型”空空导弹改装舰载防空系统,但受限于舰体设计,只能装在倾斜发射架上,射程勉强提升到30公里,还得占用宝贵的甲板空间。直到2022年,台海军才痛下决心,砸下431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96亿元)启动“战斗系统性能提升案”,目标就是让这些27岁的老舰“重获新生”。
![]()
升级的核心:431亿砸出的新雷达与垂发系统
这次改装的“重头戏”,是两大关键装备的更新。首先是英国BAE公司的997型ARTISAN三坐标旋转相控阵雷达,直接取代了原来法国产的“木星Ⅱ”雷达。这套雷达可不简单,探测距离达200公里,能同时跟踪900多个目标,甚至能锁定网球大小的高速物体——比如来袭的无人机或反舰导弹。更厉害的是它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工作,英国的23型护卫舰、26型护卫舰和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都用它“看家”。
![]()
另一项升级是台湾自研的“华阳”垂直发射系统(VLS)。这套系统采用“一坑四弹”技术,能在8个发射单元里塞进32枚“海剑二”舰空导弹,射程从原来的8公里飙升到30公里。“海剑二”是“天剑二型”空空导弹的舰载版,速度2-3马赫,主动雷达制导,理论上能同时应对多个空中目标。台湾军方宣称,这让康定级首次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甚至能为舰队提供一定的护航支持。
![]()
不过,这套升级背后藏着不少“猫腻”。比如“华阳”垂发系统虽然是台湾自己造的,但核心技术仍依赖美国——早期台湾曾试图引进MK-41垂发系统,后来因成本太高作罢,转而研发“兼容美制导弹”的本土系统。更尴尬的是,垂发系统的“尾焰排导”问题一直没彻底解决——导弹发射时产生的高温废气需要特殊管道排出,否则会损坏舰体结构。台湾此前在测试中曾遇到这个难题,这次升级是否彻底解决,至今没有明确说法。
![]()
现实的困境:老舰新装能否撑起“拒统”幻想?
表面上看,“承德”号的防空圈从5公里扩大到30公里,雷达探测能力提升数倍,似乎脱胎换骨。但在台海可能爆发的高强度冲突中,这些改进仍是“杯水车薪”。
首先是防空能力的致命短板。“海剑二”导弹的射程只有30公里,而解放军普遍装备的鹰击-18、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且具备超音速或高超音速突防能力。更要命的是,“海剑二”本质上是中程防空导弹,对末端速度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几乎没有拦截把握。相比之下,解放军054A护卫舰配备的红旗-16导弹射程超过70公里,055型驱逐舰的“海红旗-9B”更是能覆盖200公里空域,完全压制“承德”号的防御范围。
![]()
其次是火力与反舰能力的不足。“承德”号仍保留8枚“雄风二型”反舰导弹,射程约120公里,而解放军054A护卫舰搭载的鹰击-83射程达250公里,055型驱逐舰更配备射程超10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数量上,“承德”号的8枚导弹在解放军舰队的饱和攻击面前,根本不够看。
![]()
最致命的是舰体本身的老化。康定级标准排水量仅3000吨,舰体结构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针对现代反舰导弹的防护措施。即便防空系统成功拦截部分来袭导弹,舰体也很难承受多枚导弹命中——而解放军的“饱和攻击”战术,恰恰是以数量优势突破敌方防御。相比之下,解放军054A护卫舰排水量4000吨,采用模块化设计,抗打击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远超“承德”号。
![]()
岛内舆论将此次升级吹嘘为“台海防卫的重大突破”,甚至称其可形成“拒统防线”,但现实远比口号残酷。军事专家指出,现代海战早已不是单舰对决,而是体系化作战的较量。“承德”号的雷达和垂发系统虽有提升,但台湾海军缺乏完整的预警网络、数据链整合和协同防空能力,很难在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下生存。更关键的是,台湾的军事预算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431亿新台币的投入分摊到6艘舰上,平均每艘仅70多亿,连一套完整的“宙斯盾”系统都买不起。
![]()
从本质上看,“承德”号的升级更像是一次“延寿工程”——把老舰的服役期再延长几年,而不是打造真正的“神盾舰”。在解放军海军飞速发展的今天,台湾试图通过修修补补的“小打小闹”来对抗大陆的整体优势,无异于螳臂当车。正如岛内有识之士所言:“只要大陆决定开打,台湾几乎就已输了”。这种基于政治幻想的军事冒险,最终只会让台湾民众陷入更深的危机。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