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平洋上那些小岛国,像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人口加起来还不到20万,可它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玩的这场博弈,够让人琢磨的。
2023年到2024年初,美国国会因为内部扯皮,一直拖着不批那笔71亿美元的援助款,这些国家领导人就急了眼,纷纷放话:要是美国再不给钱,我们就找中国合作去。这话听着像威胁,其实是实打实的利益算盘。
美国那边一听中国,立马紧张起来,赶紧推动国会过关。可中国呢,从头到尾没主动插手,却被当成工具人,背了个“收买岛国”的锅。中国不愿意当这个“恶人”,因为我们的原则是平等合作,不搞霸权那一套。
这些太平洋岛国和美国的渊源,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1986年,美国跟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马绍尔群岛签了自由联合协定,1994年又拉上帕劳。简单说,美国给钱援助,换取在这些国家领土、海域和空域的独家军事权。
海域加起来近560万平方公里,位置正好卡在第二岛链上,从日本群岛延伸到关岛,对美国围堵潜在对手至关重要。美国能随便在那儿建基地、试导弹,其他国家想进门,得先问问华盛顿同意不同意。
对岛国来说,这笔钱是命根子。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预算三分之一靠美国,马绍尔群岛的医院药品、学校修缮也大半指望这援助。要是断了,电力中断、药品短缺都不是闹着玩的。
2023年,美国政府其实已经跟三国谈妥新协定,承诺未来20年给71亿美元:密克罗尼西亚33亿、马绍尔23亿、帕劳8.89亿。
可国会那边,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边境安全、乌克兰援助等事儿吵翻天,从5月谈到年底,就是不批。共和党人说,先解决美墨边境,再谈岛国;民主党则推着要快点,怕中国钻空子。
这拖延不是一天两天,从2023年夏天开始,三国领导人从私下催促变成公开警告。密克罗尼西亚前总统大卫·帕努埃洛在3月就写信给美国议员,说再拖下去,只能找其他伙伴,点名中国在太平洋搞的基础设施援助。
帕劳总统苏兰格尔·惠普斯在2024年2月也发信,说不给钱就考虑中国经济支持,甚至调整对台湾的立场。马绍尔群岛总统希尔达·海因在议会演讲,直言美国拖延给外部势力机会,中国正试图改变联盟格局。
这些国家确实感受到压力。帕劳经济靠旅游和渔业,美国援助占预算大头,拖延导致政府借钱运转。马绍尔群岛还有核试验遗留问题,辐射影响健康,美国承诺的补偿也跟援助捆绑。
密克罗尼西亚则担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威胁岛屿生存,美国的拖延让他们觉得不靠谱。专家分析,这场拖延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暴露美国内部政治乱象。
国会预算大战,让战略要地成了牺牲品。安全智库指出,如果援助中断,中国影响力可能扩大,因为北京在太平洋的动作越来越活跃,比如跟所罗门群岛签警务协议,帮助建体育场馆。
这些例子让美国政客坐不住,拜登公开说,不批钱中国就渔翁得利。民主党议员每周催国会,别让中国占便宜。共和党也跟着炒作“中国威胁”,其实大家心知肚明,这是小国用杠杆撬美国钱包。
从地缘上看,这些岛国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节点。关岛导弹基地、预警雷达都靠第二岛链支撑。拖延援助,等于是给对手开门。
美国智库报告说,国会内斗正把太平洋优势拱手让人。2023年9月,财政预算危机差点让协定到期,岛国领导人集体施压。帕努埃洛卸任前还批评中国政治干预,但那更多是给美国看的信号。
海因作为女性总统,强调中美紧张其实帮了马绍尔群岛争取支持。惠普斯则直言,帕劳不会轻易转向,但援助是底线。这博弈中,小国摸准了美国的软肋:怕中国扩大影响力。所以一提中国,美国就慌了神。
为什么这些小国敢拿中国说事儿敲打美国?因为它们清楚,美国离不开这片海域的控制权。自由联合协定本质上是“钱换权”的交易,美国花钱买安心,小国拿钱换保护。
2023年协定续签本该顺风顺水,可国会从夏天拖到冬天,三国等不及了。帕努埃洛在信中提到,中国提供的援助不带军事条件,只谈发展,这对比美国的要求,让小国有底气。惠普斯在采访中说,帕劳依赖美国,但如果资金不来,得考虑其他选项。
中国在太平洋的例子摆在那儿,2022年帮所罗门群岛培训警察,2023年给巴布亚新几内亚建体育中心,促进旅游。这些合作接地气,帮岛国解决实际问题,像台风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失。
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收买岛国”,但剥开看,这是小国催款的工具。中国外交部一贯回应,反对把地缘政治带进太平洋,支持岛国发展振兴。北京没主动介入这些国家的援助谈判,而是专注平等伙伴关系。
相比美国,美国给马绍尔群岛的钱,附带允许继续用比基尼环礁试导弹,那地方核试验遗毒至今,居民回不了家。中国援助斐济的预警系统,就单纯帮防灾。区别在于,一个是控制工具,一个是发展伙伴。
小国领导人心里有数,威胁转向中国,只是逼美国快点掏钱,不是真要换阵营。因为它们的经济、军事都绑在美国身上,帕劳还维持与台湾关系,马绍尔和密克罗尼西亚也依赖美国防务。
2024年2月,惠普斯信件一出,美国国会辩论火热。共和党议员说,中国正填补真空;民主党附和,不能让岛国落入中国手。这配合像自导自演,中国成了无辜主角。智库分析,小国总人口少,但位置战略,敢这么玩是因为美国离不开它们。
拖延风险不光是钱,还可能让岛国转向独立,或寻求其他大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自建安全体系,伊拉克叙利亚要美军撤离,连太平洋小国都用中国牌逼钱,说明美国“胡萝卜加大棒”越来越不管用。
中国在太平洋的存在,不是靠收买,而是靠尊重。2024年瑙鲁与中国建交,就是因为北京不干涉内政,只谈共同发展。
小国这么做,也有自己的难处。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屿可能淹没。援助中断,民生危机立现。2024年帕劳大选,惠普斯连任,强调开发新市场,减少依赖。
海因面对核辐射问题,推动健康项目。帕努埃洛卸任后,继续游说华盛顿。这些领导人不是负面角色,只是为国家利益奔波。美国政客的内斗,才是根源,让小国不得不用这种办法。
2024年3月8日,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法案,拜登签字,71亿美元援助到位。三国领导人态度立马变。帕劳宣布,继续维持与台湾关系,政府能正常聘用警察医生教师。
马绍尔群岛重启医院学校项目,7亿美元专治核辐射影响。密克罗尼西亚新总统韦斯利·西尼马说,协议加强地区和平繁荣。没见它们转向中国,新合作还是老样子。
这事儿落幕,美国松口气,认为保住第二岛链。但暴露的问题深远。国会拖延,让战略优势差点溜走。专家说,美国霸权体系松动,小国敢这么逼,说明影响力衰退。
中国没卷入这场交易,继续走自己的路。太平洋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中国不愿当“恶人”,因为我们的援助不带条件,不搞独家准入。只帮岛国建基础设施、培训人才,赢在真心换真心。
展望未来,中国在太平洋的角色是建设者,不是搅局者。我们坚守不干涉内政、不争霸权。像帮巴布亚新几内亚建场馆,带动旅游;给斐济预警系统,防灾减损。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让岛国有数。相比,美国的援助总带军事味儿,中国更注重平等。美国现在警惕中国影响力,但小国用中国牌逼钱,正说明美国自己有问题。
国会内斗不止,类似拖延还会来。中国呢,不惹事不怕事,继续专注发展合作。太平洋岛国不是博弈场,而是伙伴。真正影响力,靠的是互惠,不是收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