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委社会工作部、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杨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对基层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感知民情、服务民生的“第一线”,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却似无形镣铐让基层无法轻装上阵。有人戏称为“文山会海压弯腰,督查考核车轮转,过度留痕耗心神,职责模糊扯皮忙”,宝贵的基层精力在“空转内耗”中消磨殆尽,群众的真切诉求却在“冰层阻隔”下难以通达。
整治形式主义,不仅是为基层松绑减负,更是让基层心无旁骛地回归“为民服务”初心,确保各项政策精准高效落地、温暖民心。要以“三张清单”为抓手,切实打通基层减负赋能的“最后一米”。
建立“责任清单”,划清边界破推诿。职责不清、权责不明是导致基层负担过重、效能低下的首要症结,“层层部署”演变为“层层模糊”的现象,使得基层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在沟通协调、厘清责任上,严重挤压了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严格依据《若干规定》,由省级层面统筹制定清晰规范的乡镇(街道)职责清单,明确界定工作边界,严防上级部门随意向基层转嫁责任、摊派任务,从源头上杜绝职责无限扩张。清单内各项职责需进一步细化量化,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工作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消除职责模糊地带,让基层干部能够聚焦主责、放手干事,真正担当起服务民生的重任。
列出“问题清单”,聚焦痛点减事务。形式主义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层干部被各种不必要的会议、文件、督查、考核、调研等事务性工作所淹没,这些负担不仅无谓消耗时间精力,更扭曲了工作导向。要严控文件数量篇幅,提倡“短实新”文风;严控会议数量规模时长,能合并则合并,能线上则线上;要大幅压减重复、不必要的材料报送和台账要求,坚决扭转过度依赖“留痕”管理的倾向,将考核评价重心放在实际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上;要规范督查检查活动,整合力量、优化方式、注重实效,避免多头重复、增加负担。在此基础上,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广泛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干部群众的真实反映,建立详实精准的“问题清单”,有针对性施策整改,精简工作环节,推动数据共享,让信息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切实将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确保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校准“服务清单”,实干惠民树导向。整治形式主义最终要看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形式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偏差,重“盆景”轻实绩,爱“虚光”怕“流汗”,忽视群众真实感受和实际需求,导致“我们给的”与“群众要的”存在巨大温差。干部忙得“陀螺冰上转”,群众却觉“春风不度玉门关”。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一老一小一新”、就业就医、住房保障、养老托育等,制定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服务清单”,明确服务事项、标准、流程和时限,确保群众诉求有渠道、能解决、见实效。要推动干部常态化深入社区企业,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服务更精准、更贴心。要用解决问题的实效代替材料台账的厚度,让基层工作充满温度,回归服务本源。
整治形式主义的目标始终是真正让基层干部彻底摆脱无谓负担,回归服务群众根本。破除形式主义桎梏,给基层减负松绑,让其放下包袱大胆作为,基层的创造活力将充分显现,服务群众的热情与能力也必将提升,人民群众也自然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政策关怀和服务温度。(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