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笔作画,画的是心境,为城市作画,画的是心意。即日起,珠海发布推出“画布上的珠海”栏目,艺术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蘸取浪痕与光影,晕染山海, 描绘这座城市流动的诗意,为大家奉上一幅幅生生不息的珠海画卷。
近日,
经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活化,
石溪·亦兰亭公园焕新亮相。
珠海市美术家协会
组织相关艺术家
进行了石溪·亦兰亭公园主题创作,
一起来欣赏部分采风作品。
“石溪”二字,清雅脱俗,
松风云影般自带中国古典的诗意。
![]()
△黄剑波固体油画作品《进山》
![]()
△席湖综合颜料作品《石溪小道》
![]()
△刘文伟油画作品《石溪·夏彩》
步入石溪·亦兰亭公园,
路旁散落的石刻悄然诉说着历史。
“石溪”“鹅”等擘窠大字遒劲有力,
“惜字社”的断壁残垣引人遐思,
更有“石龙溅雪”“石燕迎春”等
昔日八景之名萦绕林间。
![]()
△陈希略水彩画作品《石溪·亦兰亭公园之鹅》
![]()
△金凡油画作品《石燕迎风》
![]()
△金凡油画作品《石溪野逸》
![]()
△张思源国画作品《石溪·亦兰亭》
此地原名石牛岭。
清代诗人、书画家鲍俊
因仰慕书圣王羲之,
特邀岭南名士于此
筑亭(亦兰亭)建社(惜字社),
效仿兰亭雅集。
![]()
△张治华国画作品《鲍俊铜像写生》
他们常在此春游野炊,品茗论酒,
兴酣之际便将诗词墨宝
镌刻于山石之上。
其中,
鲍俊所题“石溪”二字最为醒目,
他本人亦自号“石溪生”,
此地遂得名“石溪”。
![]()
△郑北森国画作品《石溪》
![]()
△郑北森国画作品《石龙溅雪》
鲍俊题名“石溪”之由,
据香山知事林谦日记所载,
源于1831年的一次同游。
二人登山,
见奇石林立、溪流潺潺,
鲍俊有感而发,题下“石溪”,
遥寄对绍兴“兰亭”的追慕。
![]()
△金凡布面油画作品《兰亭寻幽》
![]()
△李冬梅水彩画作品《石溪幽韵》
![]()
△陈永金国画作品《石溪秋色》
林间松涛阵阵,
清泉自石壁淙淙而下。
若值月夜,松影扶疏,银辉泻地,
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绝妙写照。
王维诗中的空灵意境,
竟在千年后于此地悠然重现。
![]()
△华灵国画作品《绿美石溪》
![]()
△林洋油画作品《石溪·亦兰亭公园写生》
![]()
△林洋丙烯画作品《石溪·亦兰亭公园》
古人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石溪之山不高,水亦不深,
然有先贤翰墨点染,
文人雅韵流芳。
![]()
△黄远立国画作品《石溪·亦兰亭公园写生1》
![]()
△黄远立国画作品《石溪·亦兰亭公园写生2》
![]()
△薛建庆国画作品《石溪写生印记》
![]()
△靳雄步版画作品《石溪春早》
草木含情、花香扑鼻、
清泉甘洌、绿意养眼,
作为珠海的“城市后花园”,
已成胜境。
游人至此,登高远眺,
山水相依,摩崖无言,
而文心长存。
![]()
△刘文伟油画作品《石溪春色》
![]()
△陈永金国画作品《石溪的春天》
兰亭余韵,历久弥新;
石溪新篇,风华正盛。
寻个闲暇的日子,
一起循着古贤的韵脚,
探寻石溪·亦兰亭公园,
听泠泠溪弦,观澹澹山色。
文/龙志球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田海
三审/种筱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