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个躺着买房就能轻松赚钱的日子,似乎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房地产市场的预言家黄奇帆,又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其判断的准确性。
而在今年一月份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黄奇帆又给出了新的预测,这次预测的内容是什么?会再次成为现实吗?
中国楼市病入膏肓
中国的房地产,像一匹狂奔了二十年的烈马,如今却被两根要命的绳索死死勒住,动弹不得。
第一根绳,叫“房子多得没人住”。
过去几十年,我们盖房子的速度,前无古人。硬是把人均居住面积推到了50平米,听着是挺光鲜,但里子却是一地鸡毛。
大量的房子空着,尤其在不少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晚上开车路过,成片的新小区黑灯瞎火。我们总以为城市化能无限吸纳人,可能进城的、想进城的,大都已经来了。
城市不再像海绵那样能无限吸水,那些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空城,就成了消化不掉的赘肉,拖累着整个身体。
第二根绳,叫“钱多得不是自己的”。
如果说空房子是赘肉,那高杠杆就是血管里的致命血栓。开发商把“空手套白狼”玩到了极致:普遍负债率冲上80%,拿着银行的钱去圈地,让施工队垫资盖楼,再用老百姓买期房的预付款来还债。
只要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比如房子卖不动了,现金流一断,瞬间就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
银行、材料商、建筑工人,还有那些交了钱却等不到房的普通人,全都被死死绑在了这条“连环债”上,随时可能引发系统性休克。
如何破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光靠“多喝热水”,指望市场自己慢慢消化,简直是异想天开。所以,一场由国家队操刀的外科手术,势在必行。
第一刀,叫做“金融清淤”。
国家队终于下场了,带着真金白银。但他们可不是白送钱,而是以市场价的六七折,批量收购那些陷在泥潭里的开发商手里卖不掉的房子。
开发商拿到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还银行贷款,付清施工方的工程款。
其中的高明,是“连环债”被剪断,巧妙地避免了房企大规模倒闭潮冲击金融系统的最坏结果。
第二刀,叫做“变废为宝”。
国家收来的这些房子,当然不会让它们继续闲置空着。它们将摇身一变,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租房。
它一方面解决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城务工的新市民这些“夹心层”的住房难题,实实在在地补上了社会保障的短板。
另一方面,也借这个机会,把我们国家保障房的供应比例,从过去那不到5%,朝着国际通行的20%以上的目标大步迈进。
第三刀,叫做“开辟新河”。
那些变成了公租房的资产,会持续不断地产生稳定的租金收入。以此为基础,它们可以被打包成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发行上市。
过去大家手里的闲钱,除了存银行拿那点微薄利息,好像就只能一窝蜂冲进股市楼市里去赌博。现在好了,多了一条全新的投资渠道。
城乡联动,勾画新蓝图
如果说前面三把刀,是用来处理眼前的危机,那么真正着眼于未来、更深远的变革,就是城乡土地的联动。
城里人越来越多,城市占的地也越来越多,可农村的耕地却在不断减少。按理说,一个农民进了城,他在农村老家的宅基地就应该空出来,然后复垦成耕地。
这样,城市扩张100平米,农村就能退出250到300平米,耕地反而应该越变越多才对。
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们的农民进了城,城里占一份地,老家的宅基地却迟迟不退,两头都占着地。
现在,一种叫做“地票”的制度正在悄悄改变这一切。
简单来说,一个西部农村的农民,如果他自愿把老旧的宅基地退出来,村集体再把这块地恢复成耕地,他就能得到一张“地票”凭证。
假设这张票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那谁会来买这张票呢?
上海、北京这些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他们想要开发新项目,需要建设用地指标,就可以花钱从西部农民手里买这张“地票”。
如此一来,资金就这样从东部最发达的城市,直接流进了西部最偏远山村的农民口袋里。东部大城市获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地价也得到了有效平抑。
更重要的是,国家严格的耕地红线也牢牢守住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优化配置,每年几千亿,十几年累计几万亿的规模,撬动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巨大红利。
黄奇帆预测
经过这一系列“拆弹”与“重建”,未来的中国楼市,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黄奇帆描绘的图景清晰可见:一个更平稳、更理性的“新常态”正在来临。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房价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疯涨了,但绝不会出现断崖式的暴跌。
它会回归到一个更理性的状态,年均涨幅大概率会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差不多。那个闭着眼睛买房就能暴富的神话,彻底终结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是刚需,正打算买你的第一套房子,那么现在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窗口期。
市场趋于冷静,房贷利率也处在低位,你可以踏踏实实地挑选,而不是被那种恐慌抢购的情绪推着走。
但请务必牢记:量力而行,每月还贷的金额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千万别让房子成为压垮你生活的沉重包袱。
如果你是改善型需求,想要换个更大更好的房子,那就更不必急了。
既然市场不再是“抢到就是赚到”,你大可以耐下心来慢慢寻觅,找到那个真正能提升你和家人生活品质的理想居所。
而如果你至今还抱着投机炒作的心态,幻想着低买高卖赚差价,那这条路在未来十年内恐怕都走不通了。
如果贸然入场,极有可能成为被永远套牢在高位的那批人。
这场中国房地产的巨大变革,它既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轰然倒塌,也并非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那样漫长沉寂。
它更像是一场全程在精密监控下的“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新。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