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的板陈糕面临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成本上涨、品牌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希望能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研发力度,建设标准化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日前,在望谟县特色食品生产销售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新路。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近年来,望谟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履职路径,精选“小切口、大影响”的议题,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持续跟踪问效,为县委、县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献计出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入企纾困,驱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望谟美食在当地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美誉,民族特色食品产业是望谟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受配方、工艺、文化内涵、区域特色等因素影响,当地特色食品多为户内坊间加工,企业呈现“散、小、弱”等特点,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市场竞争力有限。
2010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加强调研力度,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助力当地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引导并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全县民族特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生产作坊达30多家。
如今,望谟已拥有“枫乡紫”“老麻山苗老者腊味”2个注册商标,专卖店和代销点55个,2024年销售额约1300万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该县的花糯米饭、粽粑、褡裢粑、板陈糕、盐水面、腊肉制品等民族特色食品初步形成了以传统工艺为核心、地域品牌为亮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望谟的一张名片。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眼下,望谟民族特色食品产业仍存在现代化转型升级落后和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水平亟须提升等问题。
今年3-4月,县政协组织县直有关部门、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初具规模的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加工销售、企业经营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希望加强科技创新,解决保质期不长、标准化程度低等技术瓶颈,推动从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良性循环,构建完善的产业链。讲好‘土特产’的文化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产品卖得好、效益高,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县政协委员韦永涛说。
“当前政策支持多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在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文化挖掘与创新等环节的支持力度相对薄弱。”“建议将民族特色食品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进企业、访村落,了解产业发展、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等情况。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分寸。委员企业家表示,将以身作则,既要争当敢闯敢试的行业领头人,还要深耕专业领域,成为行家里手,以创新驱动民族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桥牵线,打造茶旅融合新名片
望谟素有“中国紫茶之乡”的美誉,现八步茶种植面积2.23万亩,覆盖农户3677户16546人。立足产业优势,望谟不断加强古茶树保护力度,通过做大茶产业、提升茶质量、做强茶品牌、绘好旅游线,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把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政府有号召,政协有行动——
“加快推进紫茶品质特征评价体系认证和申报省级或国家级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
“抢抓中央统战部、东西部协作、省直部门帮扶机遇,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种省级以上农产品推介会、茶博会、农产品(食品)博览会,持续举办‘紫茶文化节’,进一步提高望谟紫茶的知名度,不断增强品牌集聚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茶叶+旅游’,不断探索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新路径,并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一批线下旅游打卡点和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县政协紧跟县委步伐,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每年确定一个与茶产业发展相关的课题,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先后形成了《望谟紫茶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探索与思考》等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和发言材料。县政协委员陈仕杰、韦永涛撰写了《关于加快紫茶产业公共品牌打造 提升品牌效应的建议》。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农业界别提出《关于科技赋能望谟紫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全力推动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2023年3月25日,2023中国·望谟“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首届“紫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望谟郊纳镇开幕。活动以“千年紫茶·康养郊纳”为主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专家学者、茶人茶商们,相聚在中国紫茶之乡,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事。
2024年12月18日,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望谟县委书记徐炼与部分县政协委员座谈交流,听取关于全县紫茶品牌建设及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建议。
今年3月28日,2025贵州·望谟“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第三届贵州省望谟县紫茶大会系列活动启幕。这场以“千年古韵 紫茶飘香”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吸引近万名群众、茶商及游客共襄盛举,通过“文化+产业+体验”的创新模式,打造出一张闪亮的茶旅融合新名片。
今年4月18日,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中国茶城广场举行,并正式发布《贵州省望谟八步茶》系列团体标准。这标志着“中国紫茶之乡”望谟正式开启紫茶产业标准化发展新纪元。
一次次调研把脉开方,一场场活动推动发展。行走在望谟山乡,看见茶农们端稳“茶饭碗”、鼓足“钱袋子”,县政协委员陈仕杰、韦永涛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群众的日子过好了,就是对我们履职最大的肯定。”
关注民生,议事协商获点赞
“建议邀请或聘请研究民族文化方面专家学者,对县城滨河文化长廊做好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建设规划,打造‘布依胜境·温暖望谟’民族文化城市品牌。”2024年11月15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滨河体育公园、沿河诗词长廊、王母文化广场、星光夜市街、良佳苑广场等人员聚集地开展视察后,原汁原味收集整理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通过专题报告、建议案等形式呈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
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悟。县政协始终把服务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团结带领全县政协委员不忘初心、履职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县政协真情服务群众,深入开展“双月协商”“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等履职工作,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积极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4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先后从望谟紫茶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探索与思考、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易地搬迁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等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着眼民生领域“找热点、盯难点、想对策”,积极参政议政。同时,充分利用“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议事协商平台,解决问题115个,获得群众点赞。
“县政协将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完善协商机制,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县政协主席胡亦说。(岑志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