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淄博档案里的抗战记忆|李人凤手稿:胶济铁路上的烽火印记

0
分享至

档案人物:

李人凤(1911—1973),山东临淄人,临淄抗日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清河专署专员、渤海行署主任。1950年1月,任华东区水产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52年,任华东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1954年,华东局撤销,调到北京,历任全国私营工商业改造办公室主任、地方工业部轻工业局局长、轻工业部部长助理等职。

档案内容:

《李人凤手稿》共3篇,包括《抗战六周年的清河民主建设》《李人凤写给28军抗日战争史编委同志的信》《山东八路军第三支队第十团建团前后的历史概述》。该手稿为上世纪90年代由党史研究机构征集入藏中共临淄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系李人凤亲笔撰写,真实记录了其领导临淄及清河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史实。


在中共临淄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的档案库中,静静珍藏着一份泛黄的手稿——《李人凤手稿》。纸页虽已斑驳,字迹却依然刚劲有力。这份由临淄抗日先驱李人凤亲笔书写的珍贵文献,不仅承载着他个人的革命记忆,更镌刻着胶济铁路沿线人民不屈抗争的壮烈史诗。

“这份手稿是上世纪90年代党史机构改革期间征集入馆的,内容涵盖李人凤同志在抗战时期的重要经历,特别是关于八路军第三支队第十团的创建与战斗历程。”中共临淄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潘莹介绍,“其中对胶济铁路沿线多次战斗的记述,尤为详实生动。”



西关小学:抗日星火初燃地

1911年,李人凤出生于山东省临淄县(现淄博市临淄区)南卧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艰难,他深知读书不易,自幼勤奋好学,才思出众,深得师长赞赏。私塾先生曾评价:“本厚翰苑之才,文思隽永劲丽……前途不可限量。”

1929年,李人凤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在班主任、国文教师马石庵影响下接触马列主义,萌发革命志向。他先后加入“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左联”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工农夜校、读书会和讲演会,传播抗日救国思想。1931年,李人凤同马石庵去济南参加山东省“左联”会议,革命信念愈加坚定。因领导学生爱国运动,遭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中断学业。

1932年起,李人凤回临淄任教,先后在县立一小、西关小学执教,1937年任西关小学校长。他治学严谨,关爱学生,常以“立志报国”激励青年,深受师生敬重。同时主编《临淄周报》,传播新思想,团结社会力量,为抗日动员奠定基础。

“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华北地区大片沦丧。1937年11月,临淄教育界进步人士李人凤、陈梅川、崔栋生在李曦晨的协助下,于西关小学成立“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军训团招收学员120人,编为1个中队,辖6个班,每班20人。这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如星火初燃,点燃了临淄抗日的第一把烽火,也标志着李人凤从教书育人的师者,正式走上武装抗日、救亡图存的壮烈征程。

矮槐树村伏击战:首战胶济线

1938年1月,寒风刺骨,胶济铁路辛店车站以西的旷野万籁俱寂。为阻击日军自济南东犯,李人凤率领“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悄然埋伏在矮槐树村与合顺店之间的铁路南侧,枪口紧盯着西方——他们要用一场战斗,宣告临淄人民武装抗日的开始。

“太阳一竿子高时,远处铁轨上出现了异样动静:出现了摇车(在路轨上用手摇前进的小车)一辆、两辆、三辆、四辆……扶着机关枪、抱着步枪的鬼子兵,也愈来愈清楚了。400米,200米……”《手稿》生动记录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刻:打!,40支“汉阳造”一齐打响,接着是压制敌人的连放。前边两车鬼子的过半数,几乎没有明白过来就永远不动了,剩余和后边的乱叫乱跑,爬爬跌跌的躲进路北去......

此役打死打伤日军十余名,击毙少尉小队长吉田藤太郎,缴获许多战利品。这是日军侵入山东后,在胶济铁路线上遭遇的第一次武装打击。

这场由学生和青年组成的抗日武装取得的胜利,如惊雷划破长空,极大鼓舞了淄博乃至整个鲁中地区的民心士气。矮槐树村的枪声,在胶济线上刻下了人民不屈抗争的首个印记。

铁路破袭战:切断敌人运输命脉

1938年7月,李人凤领导的“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他任团长。不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第十团转战鲁中山区与清河平原,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

在《手稿》中,李人凤亲笔记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铁路破袭战:“根据司令部的命令,我们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来打击日寇的气焰。以连为单位,配合抗日自卫队,西起金岭镇,东至青州站,分段负责,统一行动。”

“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两头的埋地雷,专炸敌人的火车头并袭击列车;中间的派兵包围敌人车站据点,掩护自卫队拆除铁轨,连同铁路轨夹板一同运离铁路线埋藏起来,道钉全部带走。大段铁轨被拆走,敌人在胶济铁路的运输因此瘫痪达一个月之久。”李人凤在文中这样写道。

1939年6月,李人凤率部参加著名的“刘家井子大战”。战后,他升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员,与杨国夫、徐斌洲等并肩战斗于清河平原。

1940年5月,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李人凤兼任专员,后任行政主任。他领导群众发展经济、铲除匪患、挖抗日沟、建交通网,组织坚壁清野,有效配合军事斗争。1944年3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成立渤海区行政公署,李人凤任副主任,后任主任。1945年8月,渤海区发起大反攻,他与区党委、军区领导共同指挥部队,迅速歼灭境内敌伪军,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今日胶济线上高铁飞驰,旧时硝烟已散。但李人凤手稿如一座精神坐标昭示后人:最坚固的轨道不在钢与火的锻造中,而在亿万人民血脉里奔腾不息的尊严与信仰。当中共临淄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的灯光照亮这些穿越烽火的文字,八十年前的呐喊仍在齐鲁大地回荡——那是永不屈服的中国脊梁在历史钢轨上撞击出的永恒火花。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周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鲁中晨报 incentive-icons
鲁中晨报
知热点,阅天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
249790文章数 643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