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杨晶晶老师手背上一处淡淡的旧伤痕,述说着一段师生间的故事。
多年前,面对因找不到蓝色水彩笔而情绪失控、猛烈撞桌子的孤独症学生茗茗(化名),杨晶晶不顾一切紧紧抱住他,安抚他。孩子突然咬住她的右手,剧痛钻心,她却更加用力地护住怀中颤抖的小身躯。茗茗情绪平复后,看着老师流血的手,竟生平第一次主动说出“流血,吹吹”——这微小进步如同奇迹,让杨晶晶热泪盈眶。自2002年走上特教讲台起,23年的光阴里,这样用身体阻挡伤害、以耐心等待花开的时刻,早已融入她的生命年轮。
杨晶晶在辅导一名低年级听力障碍学生看绘本,学习发音。记者 王宁 摄
杨晶晶的世界里没有普通课堂的秩序井然。她所教的培智班级里,孤独症等多重障碍的孩子曾让教室“危机四伏”:老师一转身,学生就可能夺门而出。为了给这些特殊的孩子立规矩,她以秒计算他们的安坐时间,从2分钟、5分钟直至10分钟以上,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浸透着日复一日的汗水。教一个汉字、一句简单的话,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她总是不厌其烦,把孩子们的小手贴在自己唇边、颈侧,引导他们感受气流变化;她把儿歌化作旋律和手指游戏,将识字变成寻宝探险,甚至带孩子们走出校门,在生活中触摸文字的温度。
六载春风化雨,紧闭的门终于无需再紧闭——即使教室大门敞开,孩子们也能安然在座,能默写百字,能清晰表达心中所想。这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杨晶晶以恒心对抗“慢时光”的艺术。
她不仅是课堂上的点灯人,更是孩子们危难时刻的守护者。当品学兼优的学生小平(化名)因母亲重病濒临辍学,杨晶晶与同事驱车几十公里家访。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重病卧床的母亲、精神失常的家人、一片狼藉的家。杨晶晶心中暗下决心:“不能放弃。”她以学校教育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发起号召,党员们纷纷捐款资助。最终,小平重返校园,母亲康复,家庭重拾温馨。少年失而复得的笑容,正是师者仁心最珍贵的勋章。
在杨晶晶眼中,特殊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们自信回归社会。她将课堂延伸至街道社区:教乘公交、学购物、训练求助技能。2018年,她组建了学校第一支学生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养老院,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她深知,仅凭爱心远远不够。为提升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她引入绘本教学,主持省级课题,带领团队精选绘本,探索“听看说画演创”多维教学法。几年耕耘,语言之门为孩子们开启,自信之花也在无声中悄然绽放。
二十余载特教路,杨晶晶把根深深扎在这片需要非凡毅力的土地上。从班主任到德育处主任,多重身份始终围绕一个目标: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做幸福教育的燃灯者。当住校生月月(化名)夜晚尿床,杨晶晶默默洗净被褥,夜夜唤她起床,直至孩子紧抱她说出“老师像妈妈”;当孤独症儿童终于发出第一个主动音节,当徘徊在辍学边缘的少年重返课堂展露笑颜……这些平凡日子里的不凡微光,都在印证她的信念:每个特殊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
来源:秦皇岛Plus(记者:王宁)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