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看世界】将放眼海外剧场不定期放送舞台上最新演出讯息 推荐最有才(yan)华(zhi)的戏剧人 我们的原则是:优秀导演拉一把 有趣剧目推一波 日新月异的舞台 日月将从此处升起
Yury Butusov
尤里·布图索夫
戏剧导演
![]()
尤里·布图索夫(1961年9月24日-2025年8月10日)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戏剧学院(现俄罗斯国立表演艺术学院:RGISI)导演系。毕业作品改编自谢尔曼·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并在金面具节上斩获两项大奖。之后,他又斩获了多项奖项,包括金面具奖、海鸥奖、抛物线奖、戏剧爱好者之星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奖等,最终金面具奖共七次获奖。
他曾任圣彼得堡伦索维特剧院艺术总监(2011-2018),并担任瓦赫坦戈夫剧院首席舞台导演(2018-2022)。他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还在波兰、韩国、挪威、保加利亚、立陶宛和丹麦等国演出。
2025年8月10日,尤里·布图索夫在保加利亚索佐波尔意外溺水身亡,结束了他传奇的艺术生命。事发时,他正与家人度假,疑因突起的海浪耗尽体力,被巨浪卷走。这场骤然而至的离世,被形容为“荒谬而令人痛惜”。他带来的剧场狂欢,如今已化作永不散去的回响。
![]()
《枪,谎言玫瑰》演出结束后布图索夫跟剧组交流
令人心碎的是,上个月,他还在蜂巢剧场目不转睛地观看了孟京辉导演的《枪,谎言和玫瑰》。那份对戏剧始终炙热而执着的热爱令人动容,而他的离去却来得如此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悲痛难当。
本期剧看,我们将回顾他的代表作《三姐妹》和《海鸥》,看他如何用独特的舞台语言与结构为经典注入当代的激情与张力。
01
解构之下的压抑与美丽
Three Sisters
布图索夫的《三姐妹》是他对契诃夫经典作品的大胆再造,首次于2015年在圣彼得堡Lensovet剧院上演,随后受孟京辉导演邀请在2019年亮相乌镇戏剧节,震撼了中俄观众。这是布图索夫唯一一部在剧场与中国观众见面的作品。
![]()
乌镇戏剧节,孟京辉探班布图索夫
布图索夫对《三姐妹》的处理颠覆了传统契诃夫作品的“克制悲剧”模式,将情感的表达推向极致。
布图索夫认为契诃夫是一位创新者,他在作品中“打破了所谓的古典戏剧结构”,重新塑造了人物和时间。因此,作为一名戏剧导演,他的任务就是更进一步地传承这种精神,必要时,还要跨越界限。
因此,《三姐妹》中也延续了他一贯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他将时间如潮水般推拉错落,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舞台成为一幅破碎的梦境,承载着理想的破灭与生命的挣扎。在布图索夫看来,这种非线性戏剧赋予了自由——用文字和音乐进行交流的自由。
“自由在现实中并不容易,但戏剧让自由成为可能。”
——布图索夫
![]()
photo from 乌镇戏剧节
同时,契诃夫剧本中的温柔与压抑被解构成碎片。姐妹们手持象征性的武器,既是护盾,也是枷锁。当武器最终化作盛开的花束,那份希望与幻灭交织的美丽,让人心底生出无尽的叹息。
“就像你仰望天空,或许无法完全理解,但你会情不自禁地继续欣赏,因为它太美了。契诃夫就是这样,对于所有热爱思考契诃夫作品的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布图索夫
对于布图索夫的观众而言,熟悉文本是必要的。在《三姐妹》中,他试图将观众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与观众建立联系,让他们不再思考“这部戏在告诉我什么”,而是积极地投入其中。每当他觉得这部戏给观众带来的挑战不够时,他就会重新审视。
![]()
photo from 乌镇戏剧节
“每一部戏都是一个有机体,有生命,它诞生,它成长,它感受悲伤,它遭受疾病,然后死亡。”
——布图索夫
在重塑中,布图索夫挖掘出悲剧深处的希望与幻灭,并以梦境般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02
摇滚式狂欢与艺术焦虑的碰撞
The Seagull
《海鸥》是布图索夫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于2011年在莫斯科Satirikon剧院首次公演,并于2012年获得金面具奖。
![]()
photo from the theatre times
这部极富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通过一场持续数小时的能量爆发将契诃夫的经典撕开一道通向当代的裂口。演员们在舞台上奔跑、跌落、呐喊,灯光与音乐不断变换,节奏忽急忽缓,像一次摇滚式的狂欢。
在布图索夫的构建中,原本线性的文本被大刀阔斧地打散、重组。场次被重新排序,演员的角色多重交错,制造出不断翻涌的身份错位感。舞台因此成为一片持续沸腾的实验场。
![]()
© Katya Tsvetkova
他本人更几次亲自登台,导舞、拨弄舞台道具、有时甚至化身特列普廖夫,用麦克风爆发出撕裂音节,仿佛摇滚乐手在台上宣泄,又似鬼魅在幕布之间游走。他的出现既像是导演的介入,又像一股突入剧情的力量,将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瞬间击碎。那一刻,你无法分辨他是在表演、在导演,还是在燃烧自己。
导演的在场映照了布图索夫与剧中主人公特烈普列夫之间那种微妙的映照关系:布图索夫在模仿特烈普列夫,而特烈普列夫的命运也折射出导演自身的经历,二者相互交织。布图索夫通过契诃夫剧中人物和文本,书写出他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受。
![]()
© Katya Tsvetkova
布图索夫的《海鸥》,不是复原,而是再生。布图索夫在艺术中排除了“成功”与“失败”的考量——人物不再是静态的符号,而是创作本身的化身:她们在舞台上“创造人生”,也在注视着自身的崩解;这里的“成功”或“失败”已不再关键,重要的是“过程”的燃烧
至此,布图索夫将生活中的疯癫与残酷放大于舞台之上——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不断对抗无聊的挣扎,还是在平凡中寻找幸福的适应?
在布图索夫一生的创作中,他唤醒了经典,挑战了观众。他的离去,既是戏剧史册上沉重的注脚,也是一场难以回避的深切哀痛。虽然他的天才已成绝响,但那份对戏剧的热爱如幽光长存,在无数人的心中缓缓流淌,悄然延续。
*www.themoscowtimes.com
www.sohu.com/a/388004715_711855
news.cgtn.com
搜集整理:Harper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