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片区大河东村依托崂山茶产业,探索出一条茶旅文融合发展的特色振兴之路。近日,青岛科技大学“茶源连心,共筑乡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实地走访了该区域的崂山茶源茶树花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和青岛云泉春茶叶有限公司,深度调研这一创新模式带来的乡村蝶变。
一、溯本求源:在茶田深处读懂“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振兴密码
走进崂山茶源茶树花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实践团成员立刻被其独特的定位所吸引。这里不仅仅是一片优质茶园,更是一个集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基地负责人介绍:“我们充分利用崂山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开发了‘识茶、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茶树花利用’等一系列研学课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采茶乐趣,观摩了传统制茶工艺演示,学习了茶树花的保健价值与应用。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深刻了解崂山茶文化,大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研学旅游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促进了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二、智汇茶乡:以智慧赋能搭建“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的桥梁
青岛云泉春茶叶有限公司作为当地龙头茶企,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支撑。其稳定的高品质茶叶生产,为崂山茶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是研学基地进行产品认知和品鉴的优质载体。同时,企业本身也具备接待参观、展示现代化加工流程的能力,成为研学路线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支持研学活动,提供专业讲解和体验场所,因为这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推广崂山茶品牌、培育潜在消费者的有效途径。云泉春的品牌效应,有效拉动了整个流清湾片区崂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茶旅融合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青春接力:让“茶源连心”的故事在乡村振兴路上持续生长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青岛科技大学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大河东村及流清湾片区以茶为媒,通过“研学+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成功激活了乡村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有崂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负责人表示:“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崂山茶农们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像云泉春这样的企业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是科技、人才、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成员们不仅看到了崂山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也思考着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为这片土地的未来贡献力量。他们尝试为企业的新产品包装提建议,讨论利用新媒体去积极推广茶文化,思考更环保的加工技术可能性。
如今,崂山茶源的茶树依旧在山海间吐纳新绿,而实践团播下的“振兴种子”已悄然生根。从传统茶园到研学基地,从单一产销到“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这片土地的蜕变,正是当代青年以实干践行“强国有我”的生动注脚。青岛科技大学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赋能振兴,让“茶源连心”的故事,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续写着更加动人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