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72拐的悬崖边上,重型起重机吊着2吨重的换电设备摇摇欲坠,下方是400米深的峡谷。 镜头剧烈晃动,碎石从山坡滚落,这是蔚来川藏换电路线纪录片《向前》拍摄团队真实遭遇的塌方瞬间。
8月11日,李斌在社交平台宣布:“8月16日,G318川藏换电路线全线贯通。” 这条2250公里的天路,将由15座换电站串联成都至珠峰的生命线,改写电动车“高原恐惧症”的历史。从今天起连续五天,五集纪录片将揭开世界屋脊上这场能源革命的生死突围。
纪录片首集《向前》直击险峻的八宿段施工现场。 工程师赵坤带着团队在冻土区打地基时,钻头连续三次断裂;怒江72拐的换电站选址点,因泥石流威胁被迫三次更改位置。
原计划7集的纪录片,因拍摄途中遭遇道路中断,硬生生压缩成5集,真实镜头里还能看到设备运输车险坠深谷的惊魂时刻。
此刻,一支蔚来ES8车队正在验证这条换电走廊。 车队从成都出发仅3天,已穿越雅安、泸定、新都桥等6座换电站,狂奔704公里抵达巴塘。
海拔表指针在2500米至4700米间剧烈摆动,但换电枪始终在3分钟内完成能量接力。理塘“天空之城”换电站刚在8月7日上线,就成了车队翻越海拔4014米雅江垭口的关键补给点。
整条G318布局暗藏玄机。 15座换电站像钉子般扎进最险要的咽喉要道:康定情歌故里、理塘天空之城、波密冰川群、定日珠峰大本营。
波密格拉丹东酒店换电站建在2700米冰川群间,成为“最诗意充电驿站”;最后冲刺的4座站点,八宿怒江桥、定日珠峰门、工布江达河谷、理塘高城,全部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生存极限区。
蔚来在川藏线的能源布局堪称“十年磨一剑”。2020年12月,他们用14座充电站贯通首条进藏快充路线;到2024年8月,充换电站数量已加密至36座;去年成都车展上公布的9座新建换电站规划(新都桥、巴塘、左贡、波密、定日等),如今正以每天1座的速度拔地而起。平均223公里的站间距,恰好是电动车翻越雪山的生死线。
截至8月7日,蔚来在全国插下3442座换电站,其中1003座守在高速路网;2926座超充站配备13555根超充桩,像毛细血管般渗透481个高速服务区。可怕的是接入第三方充电桩131.9万根的能力,相当于给每辆蔚来车配备30个充电宝。 82.3%电区房覆盖率背后,是用户3公里内必有补能点的底气。
真正引发行业震动的,是蔚来在极限环境验证的技术霸权。 高原换电站需攻克三大死穴:零下30度电池保温、海拔5000米空气稀薄导致散热失效、永冻土层引发的设备沉降。
理塘站刚投运就经历暴雪断电考验,波密站的地基深度比平原增加2.4倍,这些用命换来的参数,正在成为电动车征服极地的技术圣经。
当车主开着乐道L60驶上八宿段,换电机器人会在90秒内为其挂上100度电池包,续航直达下一站工布江达。
纪录片第三集曝光的画面显示,工程师在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测试时,手机显示信号全无,换电站却仍通过卫星链路接收着指令。这就是为什么李斌敢说:“开蔚来、乐道,全程换电到珠峰。 ”
318沿线的酒店老板们早已嗅到商机。 波密格拉丹东酒店因换电站入驻,电动车住客暴增60%;理塘“此生必驾318”路牌旁的民宿,开始出售“换电路书”。
纪录片镜头扫过的怒江桥头,藏民牵着牦牛路过崭新的蔚来换电站,红白相间的外壳在雪山映衬下,像极了穿越时空的能源方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